为了满足世卫组织的服装要求,所以服装制造商不得不针对个人进行有针对性的生产。服装加工本身是整个服装供应链中最关键但利润最低的环节。在整个服装品类中,不难想到户外应急服、防弹衣、宇航服、潜水服、救生衣等。这些衣服可以算是功能性衣服,但是功能性是针对特殊环境的,比如防辐射服,它的面料是不能水洗的涂层材料。如果水洗,布料上的金属粉末会脱落,如果脱落,就没有防辐射的作用。
制衣厂的前景好吗?
这个应该是老生常谈的话题。制衣厂前景肯定是有的,只有人类文明不退步到原始社会,人们对衣服的需求一直会存在的。但制衣厂有前景不代表你的制衣厂就能活下去,或者说会活得很好。其实只要做过服装工厂老板的,好像都在感叹加工最难做,可以说服装工厂现在成为实体经济平均寿命最短的行业了,这个绝对没有危言耸听的意思。做服装加工的,本身就是服装整个供应链里面,最关键但却是利润最低的一个环节。
前段时间跟一个在老家种田的农民聊天,他说有点看不懂的是国家种粮食的也好,种水果的也好,都面料滞销的局面,粮多贱农的现象年年上演,但为什么国家却一直还在进口粮食进口水果呢?其实这个在我们做服装加工的圈子同样也是一样的。服装加工厂国家并不缺,甚至还有点产能过剩的味道,但很多品牌还是不愿意在国内找工厂,宁愿把单子发到周边国家。
其实最主要还是考虑到成本和性价比的问题。所以说一个服装厂能不能赚钱,有没有前景,最关键还是你有没有优势。要不就是你的品质速度占优势要不就是你的价格成本占优势要不你能提供些服务方面的附加值。只有你能做到这些,你才有可能赚钱,才有可能有前景。经常碰到一些小的加工厂老板,见面就是抱怨行情不好,但却从不在自身上找原因。
不做横向纵向的去做考量,你说你一个小工厂的加工报价比大厂还要高,你的品控还没有大厂完善,拿不出任何优势去跟人家竞争,这样抱怨又有什么用。实际上在目前这种环境下,能活下来的那些小工厂都是有点特色服务的。我见到一个10人的小老板,就专门帮网店加工订单的,但他们并不只是做那种来料加工,还负责帮客户一件件发货,甚至有顾客退换货,他们工厂也都在处理。
也就是因为长期下来,那些网店老板太依赖这个工厂了,所以几年下来,那几个网店老板所有订单都还是找这个小老板,实际上现在就是这个工厂做不了的订单,那些网店老板也还是把订单下到这个小工厂,小老板通过外发赚点差价活得还是很滋润。所以我认为不需要去讨论制衣厂有没有前景这种太虚的话题。先动点脑筋把自己的工厂做好才是最现实的问题。
2019年的服装行业发展趋势是什么?
个人为服装领域的创业者,4年,从简单的T恤卫衣定制,到私人高定西装,再到现在的主攻方向中高端女装成衣品牌,个性化定制,C2B是一个潮流,但是教育成本太高,市场前景很广虽然很大,19年不会爆发的,除非定制变成了一种生活方式,包括18年的很多定制品牌,衣邦人,良品等,还是做的一部分小众人群,未来几年还是会以成衣为主导,一二线有了zara,优衣库 HM等国际大牌进入国内市场,供应链优势加设计优势,款式更新速度,以及设计风格,性价比等逼迫国内很多一线二线品牌降价,包括目前天猫最火的GXG,还有牛仔品牌李维斯,等品牌。
服装批发行业未来会怎样发展?
要做批发,前提是必须有大量做零售的下游客户。别的城市我不知道,但是我看到北京天津的零售商店即使是家乐福那样的超市实际上也很难做。以服装和食品为例。服装的消费主体是年轻人。对于普通工薪阶层,优衣库300元以内的服装从外观上看,就很不错了。优衣库的服装可不是批发来的。再说食品,超市为了降低成本,会直接向生产者采购,而尽量减少中间环节。
未来中国的服装行业是怎么样一个发展趋势?
服装行业从来都是刚需,衣食住行都占了一份。但是不同时期的服装行业对商业模式的要求是不一样的。服装行业一开始只注重质量和外观,后来才注重品牌。品牌的概念已经存在了一个多世纪。其中有一些比较有代表性的,比如班尼洛·阿玛尼。最成功的是一些西方国家,中国在80年代逐渐开始引入品牌化的概念。但是,中国很快适应了品牌市场的要求,发展迅速,出现了许多服装品牌,如马森纯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