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 匹克匹克是福建泉州匹克集团有限公司旗下品牌,福建匹克集团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制鞋、鞋材、服装、包袋等体育运动专业装备器材的外向型企业集团,已经具有17年的专业制造与销售经验。集团现年产值近10亿元人民币,主导产品匹克牌专业运动鞋服,在中国的授权经营零售网点数目已达到7224个,出口业务遍及欧洲、美洲、亚洲、非洲、澳洲五大洲。
5 、361°三六一度国际有限公司是一家集品牌、研发、设计、生产、经销为一体的综合性体育用品公司,其产品包括运动鞋、服装及相关运动配件等,下辖三六一度(中国)有限公司、三六一度(福建)体育用品有限公司、三六一度(厦门)工贸有限公司。6、七匹狼七匹狼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前身福建七匹狼制衣有限公司成立13年来,主要经营“七匹狼”休闲男装品牌服饰的高新技术企业,面料精美、工艺精湛,素有“茄克专家”的美誉。
泉州为什么留不住泉州企业?
简单说下,先说结果:泉州确实留不住泉州大型企业。具体我们来一一分析;中国有两个民营经济模式,一个是温州模式,另一个就是泉州模式。泉州也是中国制造2025入选城市。那为何泉州始终留不住大企业呢?其实这不单单是泉州的问题,而且任何一个跟泉州一样小城市的问题。只要企业发展壮大,正常的迁徙途径就是:本市--省会(或本省最知名城市)--北上广深--最终的就是去米国。
世界的中心。泉州为什么留不住泉州企业、我想着并非泉州的失败,恰恰说明了泉州民营企业的强大。一个民营经济强大的地方,才会有不停的企业发展壮大,壮大了之后才会外迁。而泉州企业外迁的第一目的地就是厦门。这是因为厦门距离泉州较劲,厦门作为特区,整个城市的对外形象佳,城市建设完善,基础设施齐备,更适合吸引人才逗留。
企业迁过去也可以享受各种国家优惠措施。资本家都是逐利的,做生意不是做慈善,好赚钱就往哪里去,这是资本的天性。目前泉州很多企业把对外窗口设在厦门,比如:安踏、恒安、特步、九牧王、鸿星尔克等等,泉州知名上市企业都在厦门设立总部或者营销中心。而随着企业的进一步发展,厦门也不会是企业的最终归属。中国超级企业的总部基地基本上就是:北上广深,这四大一线城市。
像近期,中骏集团已经把中部从厦门迁往上海,安踏为了收购芬兰体育品牌Amer Sports也已经在上海拿地建设中国总部。这也并不能说厦门就留不住泉州企业,相反是企业壮大后的自然结果。而企业再进一步加大,如果想放眼全球,那总部基本上就是去美国了。比如现在大家口中的美帝良心想,可能大家不知道,联想的全球总部,已经早早的搬迁去纽约了。
泉州为什么有那么多知名企业?
有一首闽南语歌曲,叫《爱拼才会赢》,这就是为泉州人“量身定做”的。泉州是民营经济非常活跃的区域,民间创业热潮自改革开放以来,便长盛不衰,知名企业很多也是顺理成章。1999年,泉州GDP超过福州之后,从此在福建地级市中稳坐经济总量第一的“宝座”,虽然一直被追赶,但从未被超越。2018年,泉州GDP8467亿元,不仅首破8000亿元关口,而且民营经济在其中占比82.1%,也就是超过了八成。
这也说明了民营经济对泉州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改革开放伊始,耕地少人多的泉州,创业群体便不断壮大,借助侨乡的优势,从民生的纺织服装、食品制鞋、石材水暖开始起步,逐渐将自己触角延伸到工程配件、工艺美术、微波通信、数控技术、集成电路以及石墨烯代表的新材料等。龙头企业实力不断增强,产业链亦随之不断完善。民营经济的活跃创造着当地经济发展的奇迹。
1978年,泉州GDP7.79亿元,在福建九个地级市中排第五位;而在1993至2001年,GDP平均每一年都比上一年增加一百多亿,实现了快速发展;在2002年GDP突破千亿,达到1080.75亿元;2018年,成为福建距离城市GDP“万亿俱乐部”最近的一个。泉州知名企业这么多,主要原因在于当地人创业的韧性,敢闯敢试,勇于创新。
从家庭作坊起家,从代工贴牌开始,经历了创品牌热潮,经历了企业上市热潮,更经历了品牌的国际化征程。产业优势背后,是知名企业的扎堆,是区域经济发展的特色化。以晋江为例,安踏、特步、361度等鞋业品牌业已打入国际市场,家喻户晓。值得关注的是,泉州以产业为特色的区域品牌也很多,如:中国鞋都、中国纺织产业基地、中国休闲服装名城、中国建材之乡、中国建筑之乡、中国石雕之都、中国工艺陶瓷之乡、中国瓷都、中国茶都、中国伞都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