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ltra boost是一款非常典型的慢跑鞋,前后鞋底高度差是10毫米,非常适合全脚掌着地,也就是中足着地,后脚跟着地的跑者也可以穿,前脚掌着地跑者不太适合穿这款鞋。ultra boost的后跟稳定系统相对来说不是特别专业,完全能满足正常足型跑者的跑步需求,内外旋足和高低弓足不严重的跑者,或者跑量不大的跑者也可以穿。
ultra boost抗扭性和支撑性比较一般,毕竟不是为特殊足型设计的,只是为普通足型设计的缓震跑鞋,对支撑性、稳定型、抗扭性要求不要太高。ultra boost跑鞋拆解。ultra boost单次跑量10公里。如果单次跑量超过10公里不是太多,也没什么问题,如果超过较多,就不太适合了。如果想提高配速,全脚掌着地要想提高配速,只能提高步频,并随着步频自然提高步幅。
如果想改用前脚掌着地,这款鞋有些不适合。前脚掌着地的跑鞋,鞋底高度差一般在0-6毫米,8毫米是全脚掌向前脚掌着地的过度的高度差。虽然只差一点点,但是跑起来的感觉就差很多了。不知道周跑量是多少,没查到相关数据。ultra boost跑鞋没有对跑者体重要求的数据。多数跑鞋最大承重是90公斤,这款鞋应该也差不多是这个承重量。
体重超过90公斤的人,其实也可以穿,只是跑起来鞋底缓震性要稍微差一点,主要是体重过大导致的,穿其它跑鞋也很难有特别好的缓震感。再者,体重大的跑者在减肥锻炼时,体重下降的比较快,锻炼一阵就没问题了。由于是慢跑鞋,当配速较高时,鞋底缓震性会有所下降,感觉鞋底有点偏软,不如慢跑是感觉那么舒适。boost跑鞋在总跑量上较高,至少我认为比较高,我穿过的3双boost跑鞋,在跑量上都比其它跑鞋要高。
淘汰的跑鞋,主要问题都是在大脚趾指甲出出现磨损,快磨漏了,才被淘汰,鞋底弹性还是可以的。有人说鞋底橡胶不耐磨,容易折,这一点,我没什么体会,我穿过的没有折的,耐磨性也还行,这与我主要在跑步机上跑步有关。boost中底最大的问题是不容易清洗,一旦弄脏就很难再洗白,至少我没洗白过,用过牙膏、小苏打,都不行,穿久了甚至会泛黄。
我认为这是小问题,瑕不掩瑜,如果买到白色之外的ultra boost跑鞋,这个问题完全可以忽略。ultra boost鞋面透气性完全不用担心。如果脚宽,最好试穿一下。有的款式偏窄,有的就没问题。ultra boost的价格一直比较高,即使打折,最多也就是5折左右,一般都在700元以上,很少见到过低于600元的价格。
现在入手Adidas的ultra boost的话,哪个版本比较舒服,性价比高?
ultra boost作为Adidas每年主打的跑步鞋产品,因其搭载了拥有号称踩屎感的boost中底因而受到大家喜爱和关注。版本目前市面上可以买到的ultraboost的版本大概一共四个版本分别是2.0 3.0 4.0以及最近刚发布不久的ultraboost2019。如何选择我可以很负责任的跟你说,2.0到4.0的版本除了配色之外,其它几乎没有任何差别。
一样厚度的中底,都是马牌的大底。但是价格上2.0到4.0版本有两三百的差距。因此在不考虑自己喜爱的配色的情况下,我推荐买2.0或则3.0版本。2019之所以要分开来讲,是因为他的确做了一些改变,比如全新的设计语言和要比其他厚的多boost中底。但是这里其实并不推荐买2019版,因为单从设计来看,我觉得它并没有之前版本的boost好看,论脚感虽然加厚了中底但是脚感上与其他的boost差别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