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在第二次车臣战争开始时候,老卡德罗夫(小卡德罗夫的父亲)因为不满车臣首脑削弱自己的势力,就带着自己的3000多人马投靠了俄罗斯。等到车臣战争战事基本结束是,老卡德罗夫出任俄联邦车臣共和国总统,这些私兵改编成车臣共和国内务部队,摇身一变成了正规军。(图为普京和小卡德罗夫)在2004年的时候,卡家军已经扩充到了7000 的人马了。
也是这个时候,车臣领导人老卡德罗夫被暗杀,俄罗斯方面趁机插手车臣的事务。老卡德罗夫的继任者小卡德罗夫迫于压力同意精简人马。7000多卡家军被精简为5000多人,但人数虽然减少了,装备水平却提升了。在被整编后,卡家军开始装备榴弹炮、装甲车辆这类的重武器。没有卡家军俄罗斯是镇不住车臣的局势的,所以俄罗斯有意放松对车臣的掌控,睁一只眼闭一只眼,默认小卡德罗夫在车臣境内大搞家族化、伊斯兰化。
部队作战中一个加强营有多少人?
1950年2月13日,在海南岛五指山区坚持对敌斗争的我琼崖纵队,给第四野战军十五兵团部发来急电,称敌“海南防卫总司令”薛岳正纠集兵力,对琼纵控制的根据地实施大举进攻,电文中说明:“这种情况如继续发展,加上大军渡海作战的推迟,我外线工作较好的地区可能被敌人摧毁,我们的粮食也将发生困难,大军登陆时琼纵配合作战也将遭受困难”。
所以琼崖纵队指挥员在急电中请求:“我们迫切要求你们,能够设法偷运武器及小部队来琼,使我们能有力应付敌人的进攻”。情况已经很清楚了,薛岳是企图在四野大军强渡琼州海峡之前,先期消灭作为内应的我琼崖纵队。而琼纵由于多年孤悬海南岛,部队的装备水平和弹药情况都很差,对付敌人大规模的正规军有些力不从心。第十五兵团首长对此电非常重视,经过反复研究,邓华和韩先楚最终决定:虽然我军渡海作战的准备工作尚未完成,主力部队大规模强渡的时机还不成熟,但是,为了支援琼纵的反“围剿”作战,加强海南岛上我军的接应力量,摸索渡海作战的经验,利用当时还有北风的条件,应立即组织小规模兵力的偷渡。
那么究竟以多大的兵力实施偷渡比较合适呢?邓华司令员对此回忆说:“我们考虑一个排一个连偷渡比较困难,两个军各派一个加强团则费时太长,且目标过大易于暴露,因此报请上级批准,由两个军各以一个加强营的兵力,趁敌人进攻琼纵、两侧海防有所削弱的有利时机,分别向海南岛东西两侧实施偷渡”。第一次第一批偷渡的光荣任务,落在了第40军118师352团的身上(这支部队早几年就驻在家乡县城,如今看见番号仍然很亲切,记得被命名为“铁拳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