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纵观国内明星片酬的变迁,从几十万到几千万乃至数亿不等,与其说这是一段不断刷新市场价值的金钱史,不如说它更像比楼市还要疯狂的深水市场。因此,这也就带来了一个问题,为什么在演技、剧情甚至剧本立意普遍落后日韩剧的情况下,国产剧艺人的议价能力会这么高?我们试着寻找答案。日韩产业模式从1990年代末开始,韩国娱乐进行出海扩张,风靡亚洲。
那时还流行着“韩剧有三宝:车祸、癌症、治不好”的说法。而时至今日,韩流已正式进入4.0时代,不仅海外市场渗透率高,而且韩国资本方、出品方对于艺人有着绝对的掌控力。若要用一个词来形容当前韩国娱乐产业的话,那就是“工业化”。韩国的娱乐经纪产业基本可以分为三个梯队,第一梯队是以SM为代表的产业巨头,它们地位稳固而且对于行业资源有着极强的垄断力;第二梯队是资本运作机制较为成熟,但业务各有侧重的公司;第三梯队则是一些小型公司,主推适合利基市场的艺人。
▲ 三大梯队经纪公司与代表艺人这些公司在成功复制艺人偶像这块都有自己流水线式的套路,从制作、策划到宣传完全标准化。以SM公司为例,其经营模式主要分为三个流程:选拔培训、制作、艺人经纪。前期,公司会对海选出的练习生进行严酷的培训,课程涉及表演、歌舞、公关、社交等方面,并以周、月、半年为周期对其进行考核,成绩不佳的练习生就会被辞退。
▲ 练习生培训日程整个训练周期在2~3年,最终只有少数表现优异的同学才能突出重围,顺利出道。出道前,公司早已对不同的团体有针对性的打造了多张专辑策划方案及内容储备,艺人只需按照计划稳步实施即可。后续的艺人经纪方面,公司也会安排专业的团队进行整体包装定位以及全方位的活动覆盖。可以看到,韩国的偶像制造几乎是裂变式可复制的,各大经纪公司成熟的偶像培训体系可以为整个市场源源不断地提供优质艺人。
▲ 7年内迭代的部分新星艺人在这种模式下,公司的溢价能力会明显强于演员本身,因为艺人的可替代性会变得非常强,而且类似SM这种巨头经纪公司,几乎可以控制全部的宣传资源,这更加奠定了公司的主导地位。对标日本,虽然比不上韩国流水线式的艺人制造,但整体看来,二者大同小异。以杰尼斯事务所为代表的日本偶像经纪公司,主要也是走选拔、培训、出道的成熟型产业流程,只不过相比于韩国的直接淘汰制,日本更倾向于以老人带新人的方式出道罢了。
▲ 杰尼斯事务所捧红的明星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日本各大民营电视台和NHK几乎垄断了整个日剧制作产业,所以对演员的片酬,台内电视剧制作部门才拥有最权威的话语权。一般制作部门会对观众实施定期调查,然后再根据演技、预期收视率等因素确定预估片酬值。国内的现状相比于日韩多样性的优质艺人来说,国内具有一定名气和积淀的演员是属于相对“稀缺”的资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