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翻了旧贵族后,他们马上变成了剥削工农的统治阶级。还有西班牙、奥地利也是如此。商人们赚了钱之后,首先就是去买地,买贵族头衔,争取让后人成为吃地租、免缴赋税,不用劳动的上流社会人。这一点与中国古代的士绅很像。都是先争取考官,考不上就去买。买一个挂名头衔也是值得的。英国也差不多。之所以现在我们感觉英国商人地位高,主要是因为英国贵族经商,拉高了商人在社会上的整体地位。
而除去这些经商的大中小贵族,当年英国普通商人的社会地位其实也就那么回事。所以其实不止中国,只要是旧体制国家,大多数商人的地位都不算高。那么,为什么会这样呢?首先我们想一下,“商人地位不高”这一概念是谁告诉我们的?是工人、农民吗?当然不是。在贫穷的工农眼里,商人虽不是上流人,但却有机会过上上流人的奢侈生活。
只是他们没有上流人(中国是士大夫阶级,欧洲是贵族和教士)的政治地位而已。而自己想过上那种生活,几乎不可能。不是工农,又是谁呢?其实就是所谓的士大夫和贵族、教士们告诉我们的。比如白居易的《琵琶行》里面说:老大嫁作商人妇,商人重利轻别离。在白居易这个士大夫看来,商人逐利,跟着利润走,没有信仰。内心极度鄙视这种人。
还有欧洲的很多著作,商人在其中几乎都是反面角色。这些人放高利贷,非常缺德。逼得百姓逼迫卖儿卖女,心中一点对上帝的敬畏感都没有。被统治阶级极度鄙视。所以“商人地位非常低”实际上是一句带有误导性的话。古代商人地位确实不怎么高,但古代商人活得并不算悲惨。比如《聪明的一休》里面的桔梗店老板,他地位虽不高,在足立将军和一休眼里,只是个丑角。
但他的生活水平不低。我国古代虽然把商人排在了农工后面,但农工并不比商人过得好。这点一定要搞清楚。▼《聪明的一休》中的桔梗店老板那么中国的士大夫阶级、欧洲的旧贵族、教士阶级为什么要鄙视商人呢?这个原因,中外不太一样。我国古代之所以要抑制商人。一方面是生产力所限,要是大家都不种地了,粮食就不够吃了。另一方面是因为要集权。
这一点,在《商君书》中有明确的解释。圣人知治国之要,故令民归心于农。归心于农,则民朴而可正也,纷纷则易使也,信可以守战也。壹则少诈而重居,壹则可以赏罚进也,壹则可以外用也。夫民之亲上死制也,以其旦暮从事于农。夫民之不可用也,见言谈游士事君之可以尊身也、商贾之可以富家也、技艺之足以餬口也。民见此三者之便且利也,则必避农。
避农,则民轻其居,轻其居则必不为上守战也。凡治国者,患民之散而不可抟也,是以圣人作壹,抟之也。——《商君书农战篇》这段话很长,简单翻译意思就是:工人、农民工作环境固定,没见识,好管理;而商人到处跑,有钱,且见识广,很难被忽悠,不容易管理。如果举国皆是商人,那就没有多少人愿意为主君征战沙场了。我们知道,古代最重要的两件事情是祭祀和打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