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吸引用户,凡客继续对广告营销下重本。继“凡客体”之后,凡客又弄出一个“生于 1984”的营销活动。只是这一次,想要靠情怀牌来吸引 80 后注意的算盘打得稍微有点偏。凡客说,1984 年,大学生们欢呼“小平你好”,迈克尔杰·克逊的北美巡演动员了 200 多万观众,中国首次亮相奥运会并实现了零的突破,苹果推出历史性的个人电脑产品,呼应乔治·奥威尔的著名小说《1984》……(图片来自:麦迪逊邦)听上去,这的确是一个令人雀跃的年份,但对大部分消费者来说,这些事件还是有些过于遥远和小众了。
之前还喊着我们都是充满个性的草根,怎么突然就被“生于 1984”这个标签给代表了呢?更不要提那些 85 甚至 90 后了,有种妥妥地被抛弃感。想要剑走偏锋地继续吸引年轻消费者是凡客的野望,只是这一次,挠痒没能挠到点子上去。结果就是,急速扩张并没有如预想中般给凡客带来翻倍的销售额增长,反而带来了巨大的库存积压。
2010 年 6 月的时候,凡客的总库存为 1.98 亿元;后来最严重的时候,凡客的库存曾高达 20 亿元,负债十几亿,公司每个月仅净亏损就有几千万。(图片来自:Pexels)曾经有这么一个著名的桥段,说凡客的创始人陈年清空了整整一层办公楼,专门用来摆放公司积压的服装库存。而当他想从这些堆积如山的衣服中找到一件能够拿得出手的衬衫时,却转了几圈都找不到令人满意的成品。
于是他开始意识到,那个曾经想要在最短时间内完成 IPO 的凡客,如今距离敲钟台是越来越遥远了。反思之后,陈年决定将公司从位于北京磁器口的豪华办公楼搬到了南五环外的亦庄,员工也大幅裁减至不到 200 人,一切从头再来。文艺中年陈年,有个过于理想化的创业梦凡客的创始人陈年本是个文人,在弃笔从商之前,曾担任杂志主编。
擅长舞文弄墨的他和雷军的缘分就开始于雷军创办的卓越网,“懂书”恰巧是他被雷军看中的优势。那个时候,他不懂上网,也不会用电脑打字,对自己即将从事的电子商务也处于一窍不通的认知状态。不过凭借自己对书和文字的敏感性,陈年帮助雷军把卓越网做到了行业领先的位置。在卓越网被亚马逊收购之后,陈年决定自己开始创业。对我来说,我就是想自己完整地做一件事。
凡客这个品牌,是陈年经过深思熟虑打造出来的,也被好伙伴雷军所看好。在进行天使轮融资时,雷军曾慷慨地拿出了几百万资金支援陈年。陈年也对自己的选择和判断非常自信,尤其是在“凡客体”大火之后,他一度认为凡客的热潮可以继续飙升下去,甚至可以收购匡威、LV,把它们卖出凡客一样的价格。陈年也给自己定了一个“小目标”:先做出个 300 亿,然后上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