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其中最著名的事件,就是李卫亲自勘破“大侠甘凤池案”,并且活捉甘凤池,而他的这些眼线在这期间可以说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也正是因为李卫在这方面的能力,李卫在主政浙江的同时,雍正还让其协管江苏的问案工作,足可见雍正对其的赏识与认可。再次,就是对于读书人非常的尊敬。这一点在《雍正王朝》中李卫对于邬思道、对于李绂的态度上得到了充分的体现,而正史中李卫不仅对读书人非常的尊敬,甚至可以说李卫是有恩于浙江的读书人的。
由于此前江浙地区经常爆发读书人带头的“反清复明”事件,并且“文字狱”频发,随后在雍正朝初年,又接连爆发了“汪景祺《西征随笔》案”和“查嗣庭案”,雍正对浙人是恨之入骨,于是下旨宣布停止浙江的乡、会试。“似此无耻不法之事,查氏子弟如此,必系浙人习以为常,不但藐视国宪,亦且玷辱科名,应将浙江人乡、会试停止。
”于是李卫开始为浙人奔走疾呼,不断上疏雍正以求挽回局面。终于,经过李卫的不懈努力,雍正终于同意恢复了浙江的科举考试:“明年即届乡试之期,浙省士子准其照旧乡、会试。”结果第二年的殿试上,状元、榜眼、探花都被浙人取得。此消息传回浙江,一时间上至地主士绅,下至平民百姓,全部都奔走相告,纷纷感念李卫,李卫也就此为全浙江的百姓所敬仰,更是为浙江所有的读书人所感激。
尽管李卫为官高调,不拘小节,但是其确实有实实在在的政绩,并且他为官清廉,造福一方,深得治下百姓的爱戴。在这之后,李卫在完成西湖的修葺工作后,为了彰显自己的功劳,他将自己全家的画像摆在了西湖的花神庙之中,画上有他本人,还有他的夫人和小妾。百姓对于这种有违礼法的事情非但没有批判,反而将其奉为“湖山神位”。
而李卫的这幅全家画像在其去世后的四十多年里一直为当地百姓所供奉,直到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乾隆皇帝第五次南巡的时候,才将这幅画像拆除。李卫、田文镜、鄂尔泰是被雍正最为器重“三大封疆大吏”,但是三人的关系却非常紧张,而李卫的去世也与此密切相关。雍正将李卫、田文镜和鄂尔泰视为“封疆大吏”的标杆,是因为其代表了三种不同类型的入仕为官的方式。
李卫是通过捐官进入的仕途;田文镜并没有考取功名,只是监生出身;而鄂尔泰则是通过科举进入到官场的。雍正希望他们能够成为各自官员类型的代表,同时也希望三人能够保持友好合作的关系,然而结果却令雍正大失所望,三人不仅关系紧张,并且经常相互弹劾,可以说是谁也看不上谁。前文中说李卫在西湖办公,并且为自己全家画像的事情,就遭到田文镜的弹劾,李卫得知后,大骂田文镜是“无耻小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