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靖康之变后,词人李清照经历了山河残破、故土南归,家破夫亡,文物丢失,晚年再嫁、百日离异、孤独漂泊等一系列重大的打击和折磨,内心充满着无尽的哀愁。晚年的她,内心痛苦、忧愁和绝望。李清照生活在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她一生中遭遇了诸多不幸:第一、“易安难安”——“易安居士”,夹杂在新旧党争中,实则是“难安”李清照(1084一约1155),山东济南章丘明水镇人,享年七十三岁。
父亲李格非(字文叔),“苏门后四学士”之一,官居礼部员外郎,中书省正六品,系追随苏轼的“保守派”、旧党人物。1101年,18岁的李清照与21岁赵明诚结为伉俪。北宋徽宗建中靖国元年(1101),18岁的李清照,与21岁的太学生赵明诚(字德甫,一称德父)结为伉俪。赵明诚是宰相赵挺之的季子,以父荫,历任州郡地方官,是位著名的金石鉴赏家、收藏家。
赵挺之系改革派王安石变法集团中重要的新党人物。由此可见,李清照的父亲是旧党要员,公公又是新党头目。她生活在这样一个复杂的家庭,夹在激烈的新旧党争之中,遭受颠簸沉浮是不可避免的了。1102年,父亲被打入“奸党”之列,全家被逐出京都,与新婚良人,劳燕分飞。李清照婚后第二年(1102)七月,其父李格非被打入“奸党”“元裕党人”之列,全家被逐出京都,李清照被迫离开了御赐宅第汴京府司巷,回明水老家栖身,与新婚良人,劳燕分飞。
1107年,公公被罢官,去世,丈夫赵明诚以及两个兄弟被捕入狱。大观元年(1107)三月,公公赵挺之被罢官后5天去世,死后3日,丈夫赵明诚和他两个哥哥存诚、思诚,一起被捕入狱。七月获释,一齐被赶回老家青州。李清照又随夫“屏居”(隐居,或称闲居,但不许做官)青州十年之久(李清照《金石录后序》有:“后屏居乡里十年”句)。
政和元年(1111)初,朝廷为赵挺之平反昭雪。一年之内,三个儿子相继官复原职。1126年,“靖康之变”,导致国家的沦亡,民族的屈辱,生灵的涂炭,个体的不幸靖康之难,一个极其富强的宋王朝,突然崩盘,绝大多数人尚未来得及反应,就已经迅速跌落至谷底。靖康元年(1126年)十二月,金兵破东京,史称“靖康之变”。
翌年四月,徽宗赵估、钦宗赵桓被俘,与宗室、后妃、辅臣、乐工、工匠等数千人和大量珍贵财物被劫,汴京洗劫一空,北宋亡。五月,赵构在南京(今河南商丘)应天府继皇位,尊高宗,改年号为“建炎元年”,建立南宋王朝。1127年,44岁的李清照举家南渡逃亡这年(1127),44岁的李清照举家南渡逃亡,七月,复起直龙图阁赵明诚受诏出守江宁,兼任江东经制副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