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于在法律意义上脱离了苏联。(事实上没有)由于俄罗斯这个大块头反了,苏联自然就顾不上立陶宛这个小角色了,苏联中央开始与俄罗斯领导人掐架。这一掐就是大半年。因此可以这么说——如果当时俄罗斯领导人不挑这个头,叶利钦不在私下里挖墙角,苏联未必会解体的那么快。1991年4月9日,格鲁吉亚也宣布独立。这个时候宣布脱离苏联的苏联加盟共和国有三个了:立陶宛、俄罗斯、格鲁吉亚。
1991年6月12日,叶利钦再次火上浇油,他以极高的支持率,当选为俄罗斯总统。他的正式上台,无疑是给苏联中央一击重锤,让苏联中央的一些人再也坐不住了。紧接着,发生了8·19事件。这次事件,叶利钦获得了最终的胜利。当时的叶利钦认为,如果仅有俄罗斯、格鲁吉亚、立陶宛在下边闹,苏联还是不会那么容易解体。
于是他煽风点火,鼓动各个加盟共和国也一起闹。他这一煽动,立马就有八个加盟共和国加入了进来。1991年8月20日——爱沙尼亚独立;1991年8月22日——拉脱维亚独立;1991年8月24日——乌克兰独立;1991年8月25日——白俄罗斯独立;1991年8月27日——摩尔多瓦独立;1991年8月30日——阿塞拜疆独立;1991年8月31日——乌兹别克斯坦独立;1991年8月31日——吉尔吉斯斯坦独立;当这些国家先后宣布独立后,苏联的解体已经是不可逆转的了。
当时仅存的四个还没有宣布的独立加盟国只有土库曼斯坦、亚美尼亚、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这些加盟共和国迟迟不宣布独立,主要还是考虑到独立之后,他们薄弱的经济未必能适应国际市场环境。所以这几个国家的领导人很是纠结。(苏联搞分配制,各加盟国的经济比较单一,中亚的加盟共和国害怕失去了苏联中央的援助,无法自立生存)叶利钦害怕出幺蛾子,就很“大度”,跟那些不愿意独立的加盟国说,你们能拿多少拿多少,我不在乎。
在他看来,只要尽快能拆散苏联,他可以大出血。(就是因为他的这种态度,所以才给车臣人一种自己也能独立的错觉)于是,在叶利钦的表态下,又有三个加盟国宣布了独立。1991年9月9日——塔吉克斯坦独立;1991年9月23日——亚美尼亚独立;1991年10月27日——土库曼斯坦独立;截止到这里,就只剩下一个哈萨克斯坦还在犹豫要不要独立了。
不过由于只剩下哈萨克斯坦一个国家了,所以叶利钦也没有拿它当回事。万事俱备,只欠最后一铲子,按照叶利钦当时的思路,苏联被他搞解体后,他再搞一个新的联盟,由他当联盟老大。这个新联盟相当于就是“苏联2.0版本”。不过,由于当时乌克兰总统克拉夫丘克的坚决反对(美国承诺援助乌克兰),他不同意搞联邦制,于是叶利钦的计划告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