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91年12月8日,叶利钦修改思路后,和他的两个好基友,乌克兰领导人克拉夫丘克和白俄罗斯领导人舒什克维奇在白罗斯首都明斯克开会,三国签署了《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宣布组成“独立国家联合体”。此宣言相当于苏联正式解体,取代苏联的“独联体”正式成立。(独联体是一种很松散的邦联制组织)↓《独立国家联合体协议》签署现场不过由于这次会议只是俄罗斯、乌克兰、白俄罗斯三国领导人私下会晤的产物,所以这一宣言发布后,立马遭到了不少加盟共和国的坚决抵制。
其中反应最强烈的,就是中亚的五个斯坦国。当年当月,土库曼斯坦的总统尼亚佐夫牵头五国,联合抵制俄罗斯和乌克兰,不承认叶利钦的宣言。于是在苏联解体的前三天,在哈萨克斯坦的首都阿拉木图,十一个苏联加盟国又开了个会。(波罗的海三国没参加这次会议)在会上,中亚五国强烈要求搞联邦制,要求有一个联邦中央。但乌克兰总体克拉夫丘克认为自己的经济基础好,而且又得到了美国的经济援助的承诺,所以他强烈反对。
于是在会上一通争吵后,叶利钦表示只要先把苏联搞死,一切好说,俄罗斯会在日后给中亚国家提供资金扶持。最后,中亚国家领导人妥协,独联体的形式最终确立。1991年12月25日圣诞节那天,苏联正式宣告解体。就在苏联加盟共和国的那帮领导人在关于苏联是否解体的问题上争论不休时,车臣悄然生息的宣布了独立。1991年11月,即苏联解体前,时任车臣共和国总统的杜达耶夫发表了独立宣言。
(没有得到俄罗斯的承认)当时杜达耶夫认为自己能独立的理由是:既然外高加索三国都独立了,那么车臣这种身为俄罗斯联邦的自治共和国也应该像邻近的亚美尼亚或格鲁吉亚一样,享有独立国家的地位。再加上过去在前苏联年代里,车臣人一直受到压迫,造成车臣人要求独立和反俄罗斯人的旺盛心态。于是,杜达耶夫便顺应民意,宣布了车臣独立。
面对车臣的独立,俄罗斯选择了妥协。1992年5月25日,杜达耶夫政权与俄罗斯签署了《关于撤军和车臣共和国与俄罗斯联邦分配财产条约》。根据这个条约,俄罗斯联邦一切行政机构全部撤出车臣。等于是变相默认了车臣的独立地位。备注:据一些资料显示,叶利钦上台后,他曾经派人会见过杜达耶夫,当时杜达耶夫假意表示车臣只是想自治,没打算从俄罗斯独立,也没有和俄国翻脸的打算。
叶利钦信以为真,便对车臣的独立置之不理。(叶利钦当时忙于争权,也无暇管车臣)但是由于杜达耶夫的野心不止于让车臣脱离俄罗斯,他对隔壁的印古什也有企图。于是俄罗斯方面认为不能再纵然,决定收回车臣的实质独立地位。后来的事情就很简单了,车臣领导人和俄联邦领导人反复撕比,最终叶利钦在权衡利弊后决定:出于车臣的战略地位非常重要的考虑,俄联邦出兵车臣,维护俄联邦的领土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