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军也部署了几乎全部的重武器和精锐部队!经过短暂的交火,格军先后有4辆T72被击毁。这种状态持续下去,战斗可以有效持续数天时间。没想到的是,格军迅速改变战术。他们将团队迅速小型化,每个小分队由1辆T72坦克和1辆BMP步兵战车组成,还配属1辆BTR轮式步兵战车!相比装甲部队的减少,步兵却增加了很多。推进时,以T72坦克在最前面,步兵战车掩护坦克的侧翼,轮式战车则随时游动,提供火力增援。
各小分队分为多路突进,只要有一路成功,就可以攻击南军的指挥中枢,导致南军瓦解。在这种打击下,南军无力应对,战争爆发仅仅13个小时,茨欣瓦利的五分之四被格军占领。南军伤亡惨重,高达百分之七十,余部也几乎失去战斗力。不过,这13个小时也就足够了。第二日下午,俄军第28集团军重兵开入南奥塞梯,包括2个摩托化步兵师,1个摩托化步兵团,5个摩托化步兵旅等等,总兵力高达4万之众,另外还有4万多人在边界集结。
进攻的俄军坦克就高达600辆,分别属于多个坦克团和坦克营。俄军坦克基本是清一色的T72B或者T72BM型,仅有1个营为较老的T62坦克。俄军具有绝对的制空权,北高加索军区空军第4集团军装备作战飞机459架。在俄军重兵的反击下,兵力仅为五分之一的格军自然不是对手,很快溃败。俄军对于装甲部队的使用可不敢恭维。
第28集团军现役坦克中,已经高达百分之九十五到了可以退役年限。行军中,有高达百分之十五的坦克装甲车发生故障,有的经过紧急抢修恢复,有的则无法恢复,还堵住了整条公路。格军兵力太少,只能以茨欣瓦利为防御中心,另外派出小分队骚扰伏击俄军,试图尽量拖延俄军前进步伐,以获得欧盟干涉。这些小分队不能扭转战局,却仍然有了一些战果。
在茨欣瓦利外围,两个排的格军T72在二个连的自行火炮掩护下,伏击了一支俄军。这支俄军正是第28集团军的司令部,在T72的炮击下,俄军集团军司令阿纳托利·赫鲁廖夫中将负重伤。俄军随即调动空军和火箭炮攻击俄军阵地,然后使用大量坦克部队进行冲击。最终将格军2个坦克排全歼!进入茨欣瓦利以后,战斗才开始真正激烈起来。
格军同样利用巷战,以拖延俄军前进的步伐。相比格军之前的巷战战术,俄军表现不佳。俄军以车臣战争的经验,采用多波次推进的战术。也就是一辆坦克和几辆装甲车首先推进,同样数量的坦克装甲车在后面200米,后面还有第三波。俄军推进不如格军谨慎,步兵掩护也比较差。大部分步兵都不愿意下车掩护,坐在步兵战车里面在编队最后行动。
这种打法,其实就是让第一线的部队作为诱饵,让格军火力点暴露,然后由第二线和第三线的部队将其干掉。这种打法的优点是推进较快,但第一线部队非常危险。格军和南军不同,南军装备的反坦克武器以各种RPG火箭筒为主,格军则装备不少美制陶氏反坦克导弹。最前方的俄军坦克很容易被击毁,T72是应付不了这种攻击的。一辆俄军T72坦克,连续被3枚反坦克导弹击中。
万幸的是,三次攻击都被反应装甲挡住,坦克乘员都没事,但坦克由此报废。根据西方估计,毁于巷战的俄军T72坦克至少有几十辆。格军仿效南军,组织了很多反坦克小分队,主要攻击目标是俄军的装甲车。在格军反坦克武器打击下,薄弱的俄军装甲车颇有伤亡。如果有步兵掩护,步兵战车是不容易被偷袭的。但俄军战术素养不高,步兵一般是被袭击以后才仓促跳下步兵战车,此时格军小分队早已逃走。
这些战术上的胜利,不能阻挡格军战略上的失败。巷战持续不久,格军就开始主动撤退。俄军追击时,又遇到了麻烦。俄军装甲部队很多已经到达退役期,一些坦克甚至没有热成像仪。在夜晚,俄军坦克兵被迫带着夜视仪,将脑袋伸出坦克观察街道情况。不用说,这是极为危险的,有多名坦克兵被格军狙击手击毙。俄军坦克的通讯差则是固有问题。
因高大建筑和格军电子战的干扰,很多俄军无线电通讯失效。许多电台在行动最初几小时后便停止了工作,许多指挥员不得不用手机。前文说到的集团军司令遇袭重伤,就是因为电台失效后,“借用”随军记者的卫星电话同部队联系,被格军锁定伏击。而巷战中俄军前后坦克联络,竟然通过大声吼叫来实现。俄军表现较为拙劣,毕竟有着战斗力上的绝对优势。
此战以俄军胜利告终,俄军宣布俄军死64人,伤323人,但至今不公布损失坦克的数量。真实损失如何呢?至少不让普京满意!面对全国人口还不到莫斯科市人口四分之一的格鲁吉亚,俄军仍然表现出很多问题,连集团军司令都负重伤。在战争之后,普京就命令心腹,也就是刚刚上任的国防部长谢尔久科夫立即进行全面的军事改革。随后几年,谢尔久科夫的军事改革可以用震天动地和脱胎换骨来形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