熏香可以改变心情和状态。弹琴时需熏香,参禅修炼的时候也需要熏香,这两种情景的时候都需要人能够气定神闲,所以熏香可以让人从外界嘈杂的环境中尽快平复下来,可以安静的弹琴和修道。贾府的女孩子里会弹琴的姑娘相必只有元春和黛玉。元春的丫头叫做抱琴,想必元春善琴所以才会给她取这个名字。宝玉无聊时找黛玉玩,就看到黛玉在看琴谱,黛玉少时曾经学过弹琴,所以现在黛玉闲暇的时候是会弹琴的。
弹琴需要很好的状态,所以熏香也是很正常的事情。《红楼梦》第十七回“大观园试才题对联”中,贾宝玉题有一联云:“宝鼎茶闲烟尚绿”,描绘的就是宝鼎炉焚香情景。古人焚香的方式,一般必定在深房幽室之中,用矮桌置炉,与人膝平。火上设有用银叶或者云母片制成的浅盘盛香。贾敬和王夫人都是贾府中算是修道之人,他们二人也是会熏香的。
贾敬一般都住到道观里,所以沐浴焚香都是常事。王夫人吃在念佛,时常还茹素,所以她在礼佛的时候也是需要熏香的。年节需要焚香作为祭祀之用。每逢年节的时候贾府都要大肆庆祝,这个时候焚香既是对佛祖的尊重和礼赞,也是对众人的一种洗礼。目前已少有专门用于祭祀的优质香品,一些天然香料制作的用于辅助修炼、陶冶情致的香品可以兼作祭祀用香。
《红楼梦》第五十三回“荣国府元宵开夜宴”中,就描写说:“贾母歪在榻上。榻下……只一张高几,设着高架缨络、花瓶、香炉等物。这是贾府过年的时候,贾府的祠堂设置在宁府,这个时候贾珍在接近过年的时候就把宗祠打扫好,各处焚香点烛,告慰神灵。除了之外,贾府还需要到道观去进香和祈福,这些都是情景中熏香成了一种仪式和文化。
熏香是一种很雅趣的活动。香道”与“茶道”就像是一对孪生兄弟一样,都是一种深具文化意味的活动,古代文人常把斗香、品茶、插画等结合在一起,创造一种丰富多彩的艺术活动。香道有助于打造优雅的环境,增添艺术气息,让人在一呼一吸之间得到心灵的净化和情感的升华。所以在茶楼里用香会给人带来更加富有文化意味的情感体验。
熏香可以记录时间。古代并没有现代如此准确的记录时间的钟表,即便后期从外国传来了钟表,但是人们很多时候还是沿用过去记录时间的方式,或用铜壶滴漏、日晷等,但是也可以用焚香来记录时间。探春等人组建了诗社,他们的聚会就是作诗,这个时候就用一炷香的时间来作为限定时间的工具,既别致又雅趣。熏香在人们的生活中有着很多的好处和作用,所以它是一种很好的传统文化值得保留。
第三,熏香已经有很悠久的历史很古以来,香在中国帝王宫廷和富贵人家的起居生活中,就是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在很多地方都需要用到香料,有时是为了装点自身,有时是为了丰富生活,有时是为了场合需要等等。焚香大约早在春秋时代就开始了。《拾遗记》说,燕昭王二年(公元前585年),波弋国贡“荃芜之香”。不过,在秦汉以前,中国还没有沉香之类香料传入。
当时焚烧的,是兰蕙一类的香草。正如探春等人在管理大观园时,说起宝钗蘅芜苑的香草和香料可以带来很不错的收益。汉武帝的宠妃赵飞燕杂薰诸香,坐处余香百日不歇。汉武帝迎接西王母时,曾经燔烧“百和之香”。这些虽属神话传说,但也证实当时已经焚烧香料了。唐宋以后,关于香品、香事、香料制作、焚法等方面的著作多了起来,遂有“茶经香传”之称。
很多人都在使用香氛、熏香,说可以进行情绪治疗,到底怎样呢?我睡眠不好也想试试?
情緒失調可調意識,比如用《心經》以受持讀誦《心經》,自然會得到效裹。睡覺不好,是思想作用,是意識心在控制着人的情緒,若要使自己淨化自己,若要想讓自己喫得好,睡得香,就依止佛陀,用佛陀如來義覆盖自己的意識心,達到健健康康的好睡眠,儞看宥多好!更宥把握的是受持讀誦《大乘妙灋蓮華經》身上還宥蓮華寶香之味,要比儞的薰香好無量百仟萬億倍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