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到半道上,发现蒙古军队实力还是很强的,还是赶紧撤吧。王振不肯错过如此大好的光宗耀祖先生机会,于是,他想了一个很馊的主意,带皇帝家去他家看看。这皇帝要是去了,祖坟冒不得冒青烟嘛。这么荒唐的事情,皇帝居然答应了。于是,大军调转方向,奔蔚县去了。走到半道,王振又觉得:如果这几十万人去他们家。会把庄稼都踩坏了,老百姓会骂他。
于是,又劝说,皇上别去了。以后再找机会。大军走到土木堡这个地方,被蒙古人追上了。结果,年轻的皇帝朱祁镇,成了蒙古人的俘虏。皇帝被俘,群臣愤怒。找到这个罪魁祸首。明朝将军樊忠高呼:“吾为天下诛此贼!”然后用大锤将王振击杀。土木堡之变后,景泰帝即位。4朱祁钰即位1449年“土木堡之变”明英宗被俘,朝堂之上人心惶惶。
明朝陷入空前危机。孙太后果断摈弃了部分朝臣的南逃主张,采纳了兵部侍郎于谦等主战派的意见。国无君主不利于政令、军令的推行及人心的稳定。朝堂之上于谦用其浑厚的嗓音说道:“太子方幼,寇且至,请皇太后立郕王。”郕王生母吴氏,本是明宣宗之叔朱高煦的妾侍,明宣宗杀叔后占有了吴氏,私生一子,即朱祁钰。因此母子长期隐藏宫外,至宣宗死前才得到承认。
本来朱祁钰只想做个无忧无虑的王爷,对帝位本不存奢望。朱祁钰起初是不愿意接手这个烫手的“皇位”。于谦又正声道:“臣等诚忧国家,非为私计。”朱祁钰从了。遥尊英宗为太上皇帝,改元景泰。景泰帝朱祁钰他任人为贤,对王振的党羽进行打击,王振的侄子王山被凌迟处死,“族属无少长皆斩”,其他家族成员也遭到流放。重用忠臣于谦。
励精图治,选将练兵,击退了瓦剌的入侵,使得江山社稷转危为安,又对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进行了整顿和改革,使当时明朝社会由乱而治渐开中兴,可谓英明之主。5太上皇回朝京都保卫战取得胜利后,瓦剌的也先三天两头派人和谈,王直多次请求皇帝迎回太上皇。朱祁钰当时就不乐意了,坐上了宝座,如何愿意下来。然而再不愿意,“太上皇”毕竟是明朝的“太上皇”在外族那里始终不合适。
1450年,宣称北狩一年的明英宗终于回家了。景泰帝无意归还皇位,“太上皇”的车驾直接被开往南宫禁地,开始长达七年的囚徒生涯。朱祁钰虽然贵为天子,然而太子却不是自己亲生的。权利这东西一旦沾上了就放不下来。为了解除后顾之忧,他决定背负天下骂名废掉原太子朱见深,改立自己的儿子为太子。问题是,英宗的儿子朱见深当了太子后并没啥大的过错,想要废掉他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