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在明代来说,每位内阁首辅都被骂成过奸臣,严嵩被骂成奸臣也不奇怪,但杨继盛的奏疏坏就坏在一句话上,杨继盛跟嘉靖说,我说的都是实话,您要是不信就去问您的两个儿子,也可以找别的内阁大学士去问问。这句话坏在什么地方呢?潜台词就是你被蒙蔽了,你身边的人都知道,就你不知道,这是嘉靖最受不了的地方。另外还有一个地方也触了嘉靖的忌讳,就是找他的两个儿子去问,可嘉靖在修道的时候道士就跟嘉靖说过,嘉靖要健康长寿就必须二龙不见,就是嘉靖的那两个儿子中有一个必然会在将来当皇帝,所以嘉靖与他的两个儿子是不能相见的,所以杨继盛的这句话在嘉靖看来,就是要害死嘉靖了。
杨继盛的死,其实跟这句话是有着直接关系的,而严嵩在其中起到的作用其实也算不了什么,这其中就牵涉到了严嵩的第四个特征,他是个特别阴柔而且低调的人。其实严嵩刚开始的时候也是个非常正直的人,只不过在嘉靖朝遇上了嘉靖这样的皇帝,他后来就不得不改变了行事的策略,可以说是一个虐待狂遇到了一个受虐狂,两人即相互欣赏,又互相不爽。
比如严嵩之前的首辅是夏言,嘉靖就要严嵩去攻击夏言,严嵩就不上这个当,对夏言非常恭敬。嘉靖见严嵩不上当,就先把夏言贬出了朝廷,把严嵩扶上了首辅的位置,后来又把夏言调回朝廷,让夏言继续当首辅,把严嵩给扒下来,就这么把两人一挪位,夏言就不可能不恨严嵩了。夏言回来后就天天罗织严嵩的罪名,要把严嵩搞倒,严嵩就带着全家跑到夏言的府上,跪在夏言的面前,几乎是哭求了,表示自己真没别的意思,就是完全不要脸了,夏言一看严嵩都服软到这地步了,就放过了严嵩。
后来夏言被嘉靖找了个理由给杀了,其实到了这里,嘉靖是想动手的,他想借严嵩的手去弄掉夏言,结果严嵩总是不动手,到最后没办法了,嘉靖就只好自己动手了。在夏言之后,嘉靖就接着给严嵩下套,他让严嵩当了一年的独相,就是内阁里就他一个大学士,让他权倾朝野,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换了别人早就高兴得鼻涕泡都出来了。可严嵩呢,不断地上书皇帝,要求增加内阁人数,我一人责任太重,需要有人分担。
于是嘉靖就让他自己去选定内阁人选,这是让严嵩自己去延揽党羽,落下一些口实,将来好搞掉严嵩。可严嵩还是不上当,他推脱了自己选定内阁人选的权力。一看这下还不行,嘉靖就给严嵩封了个上柱国的封号,严嵩就说,这个不妥,上只能您用,我是不能用的,严嵩就搞得嘉靖特别没脾气,下什么套都不钻。但是严嵩最终还是没能玩过嘉靖,嘉靖在严嵩屁股后面又安排了一个人,那就是后来的首辅徐阶,所以当徐阶出现的时候,严嵩也知道徐阶的使命就是干掉自己的,徐阶也知道自己的使命就是要搞掉严嵩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