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绕麦田求野荠,强为僧舍煮山羹。晁说之就吃得更高级些了,包成馄饨了;也包含了更多的意义在里面,涉及时政了。谢蕴文荠菜馄饨无奈国风怨,荠菜论苦甘。王孙旧肥羜,汤饼亦多惭。“难得糊涂”的郑板桥,吃了荠菜更糊涂,居然连乡愁都可以暂且忘了:三春荠菜饶有味,九熟樱桃最有名。清兴不辜诸酒伴,令人忘却异乡情。看样子,小小的荠菜,作用是真的大呀!不只可以满足口腹之欲,还可以抚慰思乡之情!二蕨菜:不须沽酒饮陶潜,箭笋蕨芽甜如蜜蕨菜,水龙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也叫龙头菜、猫爪儿、吉祥菜。
全根可入药,有祛风寒、利尿、解热之功效;还可以做杀虫剂;根可以做淀粉。嫩叶可食,可凉拌,和肉炒,也可以做蕨菜土豆干锅。唐代大诗人李白回忆起吃蕨菜时有点感伤:忆崔郎中宗之游南阳遗我孔子琴,抚之潸然感旧昔在南阳城,唯餐独山蕨。忆与崔宗之,白水弄素月。时过菊潭上,纵酒无休歇。泛此黄金花,颓然青歌发。孟郊的蕨菜诗是带着些许清新轻快的,有了春天的气息: 长安羁旅行野策藤竹轻,山蔬蕨薇新。
潜歌归去来,事外风景真。陆游还真是爱吃野菜,用水一煮,清清淡淡的就行,就要那个鲜味:野步至近村妇女相呼同夜绩,毗邻歇作事春耕。勿言野馌无盐酪,笋蕨何妨但煮羹。要说最好的蕨菜诗,当属宋•黄庭坚的《春阴》,既有蕨菜的形态,又有春日的生机和愉悦: 春阴竹笋初生黄犊角,蕨菜初长小儿拳。试寻野菜炊春饭,便是江南二月天。
看样子,蕨菜和竹笋是绝配,常常形影不离,总是结伴而来。三莼菜:莼菜银丝嫩,鲈鱼雪片肥莼菜,也叫马蹄菜、湖菜,多年水生寄根草本植物,本身没有什么味道,但胜在口感圆融,搭啥是啥味,所以常和鲫鱼、鲈鱼、银鱼或鲜虾搭配,愈显鲜美滑嫩,美味无比。莼菜含有脂肪、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具有药食两用的保健作用。可清热、利水、消肿、解毒;治热痢、黄疽、痛肿、疔疮。
历史上最著名的晋•张翰“莼羹鲈脍”的故事让莼菜更加的显得历史悠久,身价倍增。唐•贺知章有诗云“镜湖莼菜乱如丝,乡曲近来佳此味”;宋•朱敦儒“莼菜鲈鱼留我,住鸳鸯湖侧”;宋•彭元逊“无客同羹莼菜,有人为剥莲蓬”。而我最喜欢的莼菜诗,是下面的这两首,花开并蒂,各有千秋:渔夫词—唐•张志和寒江春晓片云晴,两岸花飞夜更明。
鲈鱼脍,莼菜羹,餐罢酣歌带月行。渔父词—宋•蒲寿宬江渚春风淡荡时,斜阳芳草鹧鹄飞。莼菜滑,白鱼肥,浮家泛宅不曾归。同样的洒脱自在,不受世俗牵绊的样子。风景美,要有欣赏美的眼睛;莼菜香,要有细品莼菜的心情。我的故乡,最常见的野菜是婆婆丁其实,我们东北最常见最常吃的是蒲公英,也就是婆婆丁,它可是清热解毒、抗感染的中药“八大金刚”之一。
而且消炎、健胃、利尿、散结;可治妇女乳痛水肿、咽炎、急性扁桃体炎和其它热毒诸症。更主要的是它生命力特别顽强,当春风刚有暖意,衰草还发黄时,它就开始在旧的叶子下萌发新芽了。下过一场雨,几天就可以挖了,蘸鸡蛋酱配二米饭,那可是春天里的美食。挖了一茬,几天就出来了下一茬,那才是题主所说的满山遍野,挖也挖不尽。
婆婆丁可以生吃,可以水煮一下凉拌,还可以晒干了冬天时拌小咸菜;也可以泡茶喝。可是,找遍了唐诗宋词,也没有赞颂蒲公英的诗词,是因为它太普通了吗?只有几句还是疑似,算了。我作一首,可好? 家乡的婆婆丁它叫蒲公英,我们都叫它婆婆丁。每到春来,只几缕风,只一阵雨,田野里就出现它绿莹莹的身影。任你随意挖,任你随便踩,等到花开时,依然黄灿灿!象是碧海里散满了金星星!它随着春来,却不随着春去;那长长的三季,都可以做我们的盘中美食!我们都是婆婆丁的种子啊,四散天涯,随遇而安。
可是每到春天的时候,都会格外地怀念故乡,怀念故乡挖野菜的往事。婆婆丁,我们每个离家在外的孩子,关于故乡春天里最美好的记忆!结语春天来了,野菜就要满山遍野了。亲爱的朋友,今年你挖野菜了吗?挖野菜的时候不要忘了关于野菜的古诗词啊哦!留言:这就是我hyg陌上花开,对这个问题的解答,十分感谢您的阅读!(图片来自网络,如侵权联系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