然而,中国的概念总是在变化的。中国是一个现代民族国家,是公认的多民族国家。汉服当然是中国的代表服饰,但不是唯一。就像之前的环球小姐选拔一样,中国小姐穿的是苗族服装,还是中国特色。这个问题没有绝对的答案。可以说能代表的都有,但没有一个能完全代表。中山装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的基础上,结合日式学生装和中式服装的特点,设计的一种直翻领、包盖的四贴口袋服装。因孙中山倡导而得名。
中国人以汉人自称,中国的文字叫汉字,中国的语言叫汉语,中国的服饰叫汉服的说法正确吗?
这其实是错误的,真正的说法应该是炎黄子孙,或者叫华夏儿女。中国人以汉人自称就有局限,少数民族咋办?为什么叫汉人呢?这因为我们是从秦汉以来才是真正第一次形成大一统的国家概念,以前的夏商周实际只能算部落联盟。所以我们炎黄子孙以秦汉为荣,但因秦二世而亡,所以就以汉自居。不过这个汉其实和现在的汉族不太一样,是对少数民族兼收并蓄的。
你认为什么服饰更能够代表中国的历史文化?
中国人都在谈崛起,崛起的要素是什么?这个问题不搞清楚,崛起只是虚妄的。政府也在说建立文化自信。试问,自信的依据是什么?三坟五典读通了,如果不在节假日庆典上穿着代表主体民族汉族的服装,就不会自信。人靠衣裳,马靠鞍。礼仪法服,庄重之美。屈原九章,祭祀之中,文化继存。现在的葬礼服饰实在太混乱不堪,这方面不如东夷特征的韩国。
历朝历代以来哪朝服饰最能代表或者体现出中国人的特色?为什么?
最能体現中国人服饰的民族特色应该远至周朝,即从这个朝代起影响着汉秦唐宋明清及民国时期的改良派式服饰。这里主要讲述的是女子的服饰,当然,男性服饰的特点也源于商周时期,一是从劳动民众的服饰特点和儒雅书生及在朝官服的特点。周期女子的服饰主要是上身衣领开向右边,下身穿裳,即现代所说的裙。在腰部束着一条宽松的腰带。
到了商代才有了些许变化,衣服的样式显得比较宽松,袖子也发展出了松紧两种。领子通用交领右衽,即还是向右覆盖。但,那时代女子服饰都不采用钮扣,还是腰间系带紧裹身子。而裙裾的长度有随意性,短者主膝盖,长者曳地。汉代的服饰:这一时期的服饰主要以自然洒脱清秀空疏为特点。汉族女子的发饰也颇貝特征。主要是假髻风行。
魏晋时,妇女服装承袭了秦汉的特点。秦朝的服饰,秦始皇喜欢宫中的嫔妃穿着漂亮一点,聚罗衫及披色彩选择浅黄银泥而配以芙蓉冠,身看五色花罗裙,五色罗小扇来烘衬女子的靓丽。这一时期女子的服饰,虽说魏晋有所改变,但还是表现为上俭下丰的特征,也是长裙曳地的风格,显得雍容大度典雅庄重,飘逸灵动的个性,古代人很善于修饰气质的表现。
唐朝服饰:女服主要为裙衫,裾是唐代的主要服饰。从隋代至初唐,女子的短襦都是小袖,下着紧身长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向上及腋下就如我们现代所见朝鲜族女子的服饰,那是朝鲜人从中国遗袭过去的风格一直保留到现在。这样的装扮,无疑给人留下了俏丽修长的印象。宋代这一时期的女子服饰崇尚简朴严谨含蓄。女裾比唐代显得窄,而且特意有了细褶,称衫喜欢覆盖在裙外。
明朝的服饰,明初期,朝廷刻意消除蒙古族服制的遗风,刻意对汉服保留下的风格进行维持。对民间要求以棉布制衣的普及,承袭了汉服的遗存。修改了宋元幞头的装饰,普通了传统服饰的样式,品种也多样化。清兵入关,统治阶层为了维护统治的权利,则将满族的服饰习惯强加给了人民,日的是削弱汉人民族对汉制的认同感。清制服的特点是中左侧的衣襟与右侧的衣襟交叉于胸前时就自然形成了对称,显得独特的中正气韵。
具有典型的民族风格。到了民国时期,女装有了明显的变化,女装的优雅被刻意制裁,显得精致。尤其是随着旗袍的出现,显示了女性长久以来的尊严和渴望。时代不同了,人类在抵制复古。那么古代的男服呢?如前所述,由于工作繁重,劳动者通常穿着短衣服和紧身衣服,脚上绑着绷带。习武之人也各有特色,但读书人都是清一色的长衫,雍容华贵,学识渊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