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外,在西方文化的影响下,中国女装将传统的胸、肩、背变成了完全笔直的形状,变得更加合体,体现了女性的秀场之美。但是我们实际上接触到的更多的是在服装公司工作的设计师。其实现在还在从事全职裁缝行业的,除了少数自己开裁缝店的,其余的基本都是裁缝中的精英。事实上,在服装厂工作的大部分缝纫工都不能称为裁缝。
传统的裁缝与服装设计师的差别在哪里?
谢悟空邀请,我是裁缝方师傅,作为裁缝出身的服装企业负责人,因为工作需要,经常跟服装设计师打交道。所以对这个话题还是比较感兴趣。题主所说的裁缝算不上高端职业,服装设计师感觉高大上。这可能只是传统观念裁缝作为手艺人处于市井底层,设计师属于白领人士。实际上现在仍然从事专职裁缝行业的,除了为数很少的自己开裁缝店的外,剩下的基本都是裁缝中的精英人士在服装厂上班的缝纫工其实大都不能称裁缝。
上海一家专做旗袍的红帮裁缝师傅,想预定他们的旗袍要等到半年之久,那帮老裁缝师傅工作时间并不是很长,待遇也非常高,收入远远超过现在很多白领的收入。这个就是手艺人应得的匠心价值。还有部分在工厂上班的版师也是裁缝出身,他们中的很多人收入也并不比一般设计师低。同样做设计师的,我们可能听到比较多的是那些知名设计师,他们的作品参加各种国际时装展,看上去很高大上。
但我们实际接触到更多的是在服装公司上班的设计师。其实如果一个设计师很久不能出爆品,没有给公司带来非常大的价值,他在公司很难受到器重的,待遇很可能都低于一般缝纫工人。这个也是目前很多服装公司里面,设计师成为流动性最大人群的原因。说完人们观念方面的理解差别,再说说裁缝和设计师在工作性质方面的差别。一般裁缝注重实际操作,他们懂得怎么通过改变衣服的架构和完善工艺来让自己制作的成衣达到完美的效果。
而这一点正是设计师所欠缺的,很多设计师也想达到某种效果,但他们画出来的效果图往往局限于理论方面,在实际操作中往往很难有什么工艺能做到。不过设计师都有一定的艺术修养,有一定的审美意识和对时尚潮流色彩方面的悟性。他们设计出来的款式更容易让市场所接受。而这一点是一般裁缝不太具备的知识。其实我在工厂呆了多年,现在反而是很多工厂裁缝出身的版师,大都瞧不起那些出道时间不长的设计师,感觉他们设计出来的作品市场接受度不高,而且设计的那些工艺很多没办法制作出来,这个还真是普遍现象。
民国军阀的戎装礼服,是仿效哪国的军服,帽冠上的樱穗代表什么意思?
谢谢邀请!这是北洋军阀时期的军服。晚清时,西方国家(代表英国)开始强大,在全球殖民,然后日本明治维新之后学西方进行了军服变革。中国成为半殖民地社会之后,清政府开始改革军队,组建新军,新军军服就是学的日本的样子。新亥革命之后,以袁世凯为首的北洋军阀窃取革命成果,所以那个时期的军服就依照清政府新军军服改的,民国时学日本比较多,比如:中山装。
民国时期服饰是如何发展的?
民国初年受清朝和西方文化的双重影响,出现了以废除传统服饰为中心内容的服饰改革。男子服出现了从长袍马褂向中山装和西装逐步过渡的趋向,女子服饰变得日益丰富多彩,出现了普及旗袍的趋向。男子服饰这一变化主要还来源于,清末民初,大批青年出国留学,国内也大办新式学堂,社会上出现了服装西洋化得趋势。各个学堂服饰皆效仿西式。
社交套装大致有三种:军服,包括英美、俄日军服,驻外使馆文职官员、买办商人、留学生穿的套装。第一类是日式出租车官服和学生服。这些学生装是大批留学青年带回家的。这种服装造型简单,给人一种庄重、有活力的感觉。因此,它传入中国后,受到知识分子和青年学生的欢迎。中山装是中西结合的产物。它依托中国传统的宽袍宽袖,吸收了西装的贴身干练风格,却又有着鲜明的中国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