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觉得这句话是有问题的。。我认为在今天的传统汽车美容市场;20-70万的车子占主要消费群体。。好多人会说。中国人也就这个价格段的车子最多啊。。要是这么说我觉得是20-50的车子最有消费能力,这是传统市场。。20万车子是白领一帮80后刚买来车喜欢倒腾下车子。。50万的一般为私企小老板,有了生活基础刚富裕起来喜欢花这样的钱,感受生活。
那么超过一百万的车子,消费能力如何呢?我想说这部分人消费能力很大,国内的工艺目前还达不到他们的要求。。他们基本是企业的老板见过世面,去国外国内对比很正常,国内的行情在他们眼里,他们也很难看得上。。所以同国外一样的是,国外百万以上的汽车基本去工作室施工。。中国的工作室风潮慢慢到来了。。专注的工艺,如果你没有,那么你就是洗车店,新的客户你可以去开发做项目,但是一旦变成老客户就再次失去了对客户挖掘产生消费能力。
。因为国内的工艺真的达不到他们的要求。这是他们的心理话。。未来绝对是专业的汽美工作室技术,无论是洗车还是美容项目绝对是一体化,透明化、不可模仿操作的。现在的 车主自己买抛光设备自己学抛光,我很难理解他们。但他们的回答是,隔壁的洗车店水平也就那样,还不如自己学着抛光施工呢?并不是客户没有消费能力。。是已经符合不了他们的胃口。
。中国属于人口大国,如果不是高楼大厦人群几种,如果像美国一样可以自己在外面有别墅的这种生活基础,国内人也会选择自己洗车美容。。但是中国缺乏这样的场地。。中国人习惯了花钱办事,动手能力还在停留,但也开进步了。。未来的汽美市场,体验感一定要高;什么叫体验感;你开业免费洗车也好,一天开业洗70天车。但在后面回来的客户只有3个平均。
还有的就是有点店开业一天洗30台车回来的再次洗车的车子有7个,相对第二个体验要高很多,第一个开了头一天哪怕可以洗车到100辆又怎样?前面3个月加起来洗不到两百辆。。这是多么痛的领悟啊。。中国属于客情的社会,人情社会。很多汽车美容店的老板店长负责人对待车主 的客情关系是相当不到位。很多车主很店老板都不熟悉,不交流,过来洗车没有地方坐着,过来洗车洗完车就走,要么钥匙仍在这里就走。
。这样没有交流何来交谈,何来成交呢?服务的标准化要不要提升呢?客情度要不要增加呢?汽车美容店作为服务行业看不到什么服务,没有服务何来订单,何来成交。汽车美容店要做的是把人情送出去,把体验感提高出来。。让人家体验了这个项目,满意了 关系到位了 成交不远了。。先舍后得。。很多汽车美容店不忙的时候员工坐在那里玩手机,车主自己在旁边擦车,都没有人愿意搭理帮助一下。
。很好的交流交谈空间。。让别人舒服了,别人才会认可你。。李嘉诚先生说过一句话;建立自我 追求无我。这句话是;在事业上要做越做越强大,在自己与人相处的时候,要达到无我的状态让别人舒服。。不要把自己摆的太高。。别人满意了,别人舒服了生意自己就来了。。汽车美容如果继续走老路,靠着把隔壁老王耗死自己能当大王的想法汽车美容店这样去操作基本就完了。
我没做过美容现在想去做学徒,然后学会自己开店,我30,会晚吗?
只要愿意学,什么年龄都不晚。现年88岁的吴胜明老奶奶还在工作出差。现在玩抖音什么的贼溜,吸粉还不少。再苦你能苦过她。曾经判过死刑,住过监狱,女儿在16岁时候暂住别人家里,想不开,离开这个世界了。她和老公也离婚了。出狱后孤家寡人一个,想起女儿曾经留下遗言希望妈妈将来办个孤儿院,收留她这种没有家庭的人。为了孩子的遗愿。
吴胜明老奶奶一直在坚持。你才30岁,多好的年龄啊,不会晚的。我的女儿今年17了,我朋友的女儿小我家孩子三天,朋友是生完二胎,等二孩能上幼儿园了,才出去开了个美容店。那个时候朋友已经40岁了。据我所知,她只是以前买过一个直销美妆。她学习美容手法只用了三个月,然后在一个店里实习手法几个月后,就加盟了一个美妆产品,一直干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