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顺利在上交所上市,并获得“中国最受公众喜爱的十大民族品牌”的荣誉称号,与佳洁士、高露洁这两大外来品牌形成了“三国争霸”的局面。也就在这一年,不起眼的“毛头小子”云南白药也杀入了牙膏领域,当年销售额仅有3000万元。从鼎盛到落魄2006年,两面针迎来了销售额达上市以来的峰值:3.12亿元的惊人效益,靠着这强大的走势,两面针开始了多元化的改造之路。
体积越大,飞得越高,那么掉落的速度也就越快。为了能够加快多元化战略实施速度,两面针先后将资金投入了蔗糖制造、巴士、造纸、房地产以及出口贸易等方向。现在的“转行”并不合适。当时外资牙膏品牌大力“攻击”国内市场,销售量领先15年的两面针本当守住阵脚,全力抗衡,令人费解的是,两面针坚持实施多元化策略。这样不仅没为两面针带来更好的收益,反而削弱了本土品牌对抗外资品牌的力量,两面针一度深陷泥潭、节节退守,财务报表也开始“向下”书写。
危机早已潜伏四周。外患未除,内部又开始风起云涌。2008年,两面针公司创始人、董事长梁英奇与总裁岳江因虚报年利、违规买卖股票双双辞职。后在柳州市国资委的安排下,新掌门人马朝梅走马上任。让人震撼的是,创始人并不是因为战略定位的失策而倒下的,这也就说明当时的管理阶层并没有意识到多元化战略的错误性。▲马朝梅换帅以后,马朝梅并没有改变上一个管理层的战略意志,而是继续带着企业走多元化战略并向纵深推进,一路狂奔,越走越远....根据媒体分析,两面针失策的投资行为中,当属纸浆及纸品业务。
在2010年,该业务亏损额高达2376万元;2017年报显示,7家中5家亏损的分公司中,亏损最大的当属柳州两面针纸品有限公司。▲两面针子公司2017年经营业绩投资者们相继表达出不满的情绪,甚至有人发出“马朝梅你若退休便是晴天”的感叹。此后,市面上的两面针慢慢下架,取而代之的是同样主打中药牙膏的云南白药、高露洁公司的高露洁牙膏、美国宝洁公司的佳洁士牙膏。
即使2013年曾任柳工副总裁的钟春彬,突然“空降”到了两面针,出任公司董事长,宣布再次“重回牙膏之路”的打法,也无法弥补历史业绩捅出的大娄子。如今再看两面针发布的2017年第三季度报告,公司2017年1—9月实现营业收入10.77亿元,同比下降5.29%;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同比增长23.69%,但整体仍处在亏损状态,亏损金额达7035.09万元,并在持续增长。
事已至此,曾经的辉煌都慢慢褪去了颜色,谁也无法扭转乾坤。趋于白热化竞争的市场下,本土牙膏不能再犯哪些错?“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回看两面针的跌落并不是一个偶然的事件。在多元化的转型过程中,两面针一错再错,究其原因不外乎以下几点:1、面对外资“不战而逃”2004年的两面针骄傲的占据着牙膏市场的霸主地位,面对来势汹汹的外资品牌,两面针作为大众知名度非常高的民族品牌,本可以利用自身的影响力和对中国消费者习惯的了解,在产品创新、深耕细分市场方面做得更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