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料却主动降低了对主营业务牙膏的运营,转而钻营并不熟悉而且风险更大的金融等领域。让人惊讶又无奈,这无疑也就为外资品牌的壮大施了一把肥。2、企业舍本逐末,寻求“多元化发展”转型时的两面针,似乎并没有设计好多元化战略的蓝图。在后来的财务报表中,两面针也明确指出了形成这样错误的原因:“公司所处产业领域均不同程度存在生产能力过剩状况,特别是在竞争性产业领域中,生产能力过剩的状况更为突出;并指出,日化产业、造纸产业、甜味剂行业和医药产业中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着过度竞争和产能过剩的状况,对于公司发展规划目标的实现形成一定压力。
”▲两面针卫生纸这一段经历就像寓言里“丢了西瓜捡了芝麻”的故事,两面针本来可以继续在牙膏行业发光发热,但因太“贪心”,忘却了初衷,最终无功而返。3、自我救赎的方式欠妥马朝梅上任后并没有发现事物问题的本质,而是选择一路“走到黑”。对于外部的质疑声,她是这么回应的:“由于历史和环境等原因,目前公司存在着营销人才匮乏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公司经营的发展。
”显然,上任的这几年,她并没有看懂公司真正的需求。2013年后,回归牙膏产业的两面针开始走中高端路线,升级换代、增加广告宣传费用投入、签约明星代言人,开展O2O 全渠道建设,但效果都并不显著。如今,两面针虽然成为锦江之星、如家、汉庭、7天、格林豪泰等大型连锁酒店的主力供应商。但是一次性用品略显产品廉价,对于定位高端化消费群体的两面针而言,甚至显得有些“打脸”,提高销售渠道的方式与定位相矛盾,使得两面针再一次错失进一步发展的良机。
▲宾馆里的两面针民族牙膏品牌,如何持久生存?民族品牌想要持久生存,不仅要学习同类产品的优点,更要中西结合,与时俱进。譬如,同为本土品牌的云南白药牙膏:他们之所以能从2004年的3000万做到了2017年的30亿元的重要因素便是选择【打入了中高端市场。】虽然牙膏的总销量不高,但其高单价却在主渠道上表现优秀。
这让我想起了云南白药董事长当时选择做牙膏所提出的理念:“我们只为1000万人做牙膏。比如这1000万人代表1000万个家庭,每个家庭一年消费8支白药牙膏,一年总计可以卖出8000万支牙膏。即便考虑到有个别消费者会定期或者不定期更换牙膏品牌,市场容量也相当可观。”再看生命力极强的外资品牌高露洁牙膏,从90年代打入中国市场以后,它实现持续营收,至今在全球快速消费品领域,仍然能够牢牢占据40%的绝对市场占有率。
我认为关键因素在于它与时俱进的品牌效应。通过立体式传播的方式,高露洁的广告口号被人们口口相传,再加上该企业一直主打公益类广告,效果更是事半功倍,其战略野心也让人敬畏。最后来看近几年突然走红的泰国品牌舒适达,主打“牙龈护理”、“速效抗敏”、“专业修复”,借助医药产品的特定功效研发出的功能性牙膏。悠悠也曾买过几只,在抗敏方面却是效果显著,能够解决现代人不规律生活作息所造成的口腔问题,其定价和云南白药牙膏相似。
结语不论如何,成功并不是那么容易复制的,两面针的陨落也不是那么容易翻盘的。正如中国化妆品行业资深人士冯建军所说:“两面针能不能起死回生,再创辉煌,关键在于上层链条能不能摆顺,在市场营销上能不能与时俱进这两个方面。”元气大伤后,我们依旧期待两面针能带着全新的产品,霸气回归,继续书写民族品牌的辉煌故事!创业投资家(ID:cytzjia)原创,欢迎关注我们,获取更多致富方法,阅读更多财经信息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