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而有选择性的开始临摹字帖,进入学习的基本环节。我们临摹书法作品,讲究精临,只有精细临摹才能准确掌握书法的用笔,提高自己的书法水平,而精细临摹除了练习结构,有一个重要的方面就是练习笔画,练习笔画也就是练习用笔,笔画中包含着用笔。三、要从字帖中悟出字体和章法的内涵,以及它们的共同特征。每一个书法家的字体都有他自己的风格,正如人们常说的“字如其人”。
选一种书体来有针对性的练习,集合自己的书写习惯,发挥笔画的想象力,写出自己的风格,没必要循规滔距。四、结合自己的性格特征去练习书法,创造出自己书法风格。书法是一门艺术,文艺界希望青出于蓝而胜于蓝,书法也是如此,最好隶书、篆书、楷书、行书和草书都会写,有一种书体能写出高水平即可,做到一专多能。五、学习书法要对中国古代文字的演变历史有一个全面的认识,比如,篆书是从什么书体演变而来,楷书由从哪些书体演变而成。
这些都需要我们在学习当中去了解,只有了解了这些常识,临摹的时候才能从它们的结构和笔画中去把握正确的笔法和架构。六、要正确认识碑帖字体与字帖字体的不同。碑帖是古代书法家拓印,经过雕刻师刻在石碑上的字体,一般难以把握当时书写的力度和笔锋运行情况,所以要善于从碑帖中找出字体的骨肉和灵魂。七、要善于从书体的章法去体会整幅作品当时创作的意境。
比如欧阳询的《九成宫醴泉铭》是在什么样的背景下创作的碑文。还有王羲之的《兰亭序》当时创作的环境和背景是什么。如果我们从这些经久流传的碑帖里去找出故事缘由,对我们欣赏和临摹作品大有裨益。八、要经常练习那些难写的笔画,熟练驾驭结构复杂的字体,写出复合大众审美观的字体来,不要标新立异,本末倒置,那样会误入歧途,最后写出来的字体脱离了书法的本源。
同样是练《九阴真经》,为什么梅超风夫妇需要用人来练功,而郭靖不用?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其实很简单,可因为梅超风夫妇根本不懂道家武功的基本知识,缺乏理论,只能走经验主义的道路。萨沙有个长辈年轻时候学过木匠,道理和梅超风他们一样。最初,他是有个师傅教的。师傅先教了他一些理论和工具的用法,然而让他试着做一些小东西练手,然后再给师傅打下手,遇到不懂得就问。这样才半年,就已经学了不少东西了。
没想到,师傅突然生了重病,被迫去县城医院住院去了,差点一命呜呼。他没办法,只得一个人在乡下继续自学。没想到,生产大队的大队长儿子要结婚,请他去做一整套家具。他不敢拒绝,只得照做。结果他学过的或者是大体知道理论的几件家具,前后才一个多月,很快就做好了。但有一些家具,他压根不知道怎么做,也不知道方法,不能举一反三。
万般无奈下,只能一边做一边想,通常会用很烂的木头先做一个样品看看。如果钻研透了,再做出来。这样一来,剩下的几件家具就满了,整整做了快1年。最后人家儿子马上就要结婚了,家具都不全,新娘家人都发脾气了。但没办法,这种逐步摸索的经验主义,就是这么慢。一旦快了,就很容易把家具做坏。梅超风也是一样,她们夫妻学的是黄药师的武功,不属于道家,对九阴真经完全不了解。
而九阴真经是道家的武功,必须通常道家的一些内家理论,才能学好。但这种秘密,只有诸如全真教之内的极少数顶级门派掌握。显然,他们不会传授给外人,梅超风他们也不敢去强行索要。于是,陈玄风只能采用经验方法,自己先摸索着学习,随后用活人练习,看看这样练武是不是对的,所以杀了很多人。陈玄风认为正确的武功,才交给梅超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