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背景:苏东坡和妻子二人恩爱情深,可惜妻子27岁去世,这对他是个非常大的打击,虽然已经过去10年了,但心中的沉痛依然沉重。因梦见早逝的爱妻,而写下的一首千古传诵的悼亡词。
3.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题西林壁》译文:人之所以认不清庐山真正的面目,是因为人自身身处在庐山之中。作者用景说理,游山如此,观察世上事物也常如此。这两句诗启迪是:由于人们所处的地位不同,看问题的出发点不同,对客观事物的认识难免有一定的片面性,说明要认识事物的真相与全貌,必须超越狭小的范围,摆脱主观成见。
4.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望江南·超然台作》译文:不要在老朋友面前思念故乡了,姑且点上新火来烹煮一杯刚采的新茶,作诗醉酒都要趁年华尚好。背景:“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写出了作者为思乡之苦,只好通过煮茶来自我调解思念之情,“诗酒趁年华”的意思是要抓紧时机,借诗酒以自娱,同时表达了作者有家难回、有志难酬的无奈与怅惘。
5.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阳关曲 / 中秋月》译文:我这一生中每逢中秋之夜,很少碰到像今天这样的美景,真是难得啊!可明年的中秋,我又会到何处观赏月亮呢?背景:今年中秋,苏东坡与其胞弟苏辙久别重逢,共赏中秋月,但是明年呢?表达了作者相聚后不久又得分手的哀伤与感慨。苏轼是北宋著名的书法大家,名列“苏黄(庭坚)米(芾)蔡(襄)”四大家之首。
他的书法作品在当时享有很高的知名度。他在书法方面独创了“苏体”,苏轼在自己的书法论述著《论书》说“书初无意于佳乃佳耳,吾书虽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践古人,是一快也,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烦推求”,“苏体”正是如此不拘一格,信手拈来。苏轼传世的书法作品主要为行书、楷书,代表作品有《寒食帖》、《渡海帖》、《洞庭春色赋》、《醉翁亭记》、《丰乐亭记》、《前赤壁赋卷》等,书法《寒食帖 》无可争议历史行书第三。
其二,苏轼为人乐观,道德人品俱佳,为人们树立了一种读书人的理想和人格标准,诚意、正心、修身、治国、平天下。宋朝是中国历史上文治臻于顶峰的时期,饱学之士比比皆是,酬酢歌筵之上,言谈谑笑之间,往往语露机锋,言含逸趣。苏轼在与朋友们的交游中,其博学多闻的修养、诙谐善谑的个性展露无遗。苏轼是一代文豪,他以德业文章名垂青史,他的一生,表现了过人的才情与智慧,也体现出无与伦比的上进和豁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