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浒传》里的宋江起义,有可能推翻宋朝廷统治,改写历史吗?
谢谢邀请。个人感觉够呛,梁山一众保有山头,存活的原因在于:一是北宋朝廷认为他们疥癣之疾,没重视。宋朝奉行守内虚外的国策,认为他们再强也只是疥癣之疾,真正的心腹大患是辽国。二是“强龙不压地头蛇”,占地利。大宋实行“更戍法”的政策,导致官军不堪一击。再凭借水泊、山势等的便利,易守难攻。三是“人民战争的汪洋大海”,占人和。
他们劫富济贫,和官府斗,但不与百姓争利。凭借周匝百姓的帮扶,能够守得一时。要想走出去打江山,可能实力不够:一、人太少,军力不足。有人揣测,宋江等人的起义军,最盛的时候,兵力不超过两万。打个祝家庄都费了好大力气,那可仅仅是个大一点的庄。宋朝当时的军队禁厢军共计80万(禁军50万左右、厢军30万左右),兵力悬殊太大。
虽说平时他们分散驻扎,但一旦有社稷倾覆的大患,肯定集中起来自卫。二、以一隅对全国,终归蚂蚁打大象,后续乏力。打仗打钱,打后勤。没有源源不断的粮草、马匹、兵员补给,靠现有的即战力终归杯水车薪。赋税钱粮无处筹措?兵员补给无法解决?衣食住行举步维艰?而且不能打下一个地方就分兵拒守,那势必会形成前后左右夹击的危险。
三、势单力孤,哪怕是农民也只是一小部分支持,其他士农工商不在此列。农民想安稳,古往今来最能忍。除非真是官逼民反了,而且这也是逼的太狠了,没法过下去了的程度,要不然百姓还是打碎了牙和着血往肚里咽。反的农民是水泊梁山周边的,其他的还在忍。大地主阶层不支持。劫富济贫,虽然能够得到周边百姓的扶助,但会损害大地主和豪门贵族的利益。
他们手握权柄,富有家财,为了活命和长远利益,只能对抗。他们有钱,用来资助官军;他们有私人武装,用来保家,关键时刻会被宋庭征用来打击贼寇。儒家历来强调忠孝观念,忠君思想更是首要,深入人心。士子阶层也只有“宋押司”、名落孙山的“智多星”和被逼造反的一部分加入,其他人受不了“大块吃肉、大碗喝酒”的腌臜行径,不愿意“同流合污”,背上“造反”的骂名。
魏忠贤是大明的最后希望?魏忠贤的出现对晚明而言到底是福是祸?
魏忠贤是大明最后的希望?这可以说是近些年关于明朝最大的网络谣言之一了。魏忠贤的出现,不但没有让大明变得太平,反而让明朝党争达到高潮,并且加速了明朝的灭亡。事实上在魏忠贤上台以前,东林党已经取得了第一阶段的胜利。当时齐楚浙三党已经在朝廷的权力中枢被抹杀殆尽,党争风波已经几乎结束,这时的的大明理应停下来好好搞一波政治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