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的(过故人庄)故人具鸡黍,邀我至田家,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得到重阳日,还來就菊花。刘禹锡的(和令孤相公玩白菊)家家菊尽黄,梁国独如霜,莹静真琪树,分明对玉堂,仙人拔雪氅,素女不红妆,粉蝶來难见,麻衣拂更香,向风摇羽扇,含露谪琼浆,高艳遮銀井,繁枝覆象床,桂丛惭并发,梅蕊妒先芳,一入瑶华咏,从兹播乐章,菊花!是我国最著名的观赏花卉之一,早在两千多年前,著名文学家屈原在他的杰作(离骚)中就写到了秋菊,农历九月九为古代重阳节,从汉代起,就有在这一天赏菊并喝菊花酒的习俗,晋代诗人陶渊明特别愛菊,他的名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千百年來一直脍炙人口。
知道有多少关于端午的诗词?
端午节源远流长,源于祭祀,始于娛乐,影响广泛,形式多样,异彩纷呈,各种活动与诗歌结下了不解之缘。一、粽子与诗歌 端午时,煮米饭或蒸粽糕投入江中,唯恐鱼食屈原之身体,以后逐渐用粽叶代替。有诗云:宋.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五月榴花妖艳烘,绿杨带雨垂垂重,五色新絲缠角粽,金盘送。生绡画扇盘双凤,正是玉兰时节动。
菖蒲酒美清尊共。叶里黄鹂时一弄。犹蒈松,等闲惊破纱窗梦。宋.余安行《端午无菖蒲》端午日已过,更吟端午时。人间好时节,寂寞强追惟。有洒无菖蒲,青粽谩累累。昔人故所嗜,我今莫荷之。薄物尚如此,翻思泪交垂。二、龙舟与诗歌 当时楚国因不舍屈原死去,许多人划船追赶拯救。他们争先恐后,追至洞庭湖未见踪迹。后每年端午节借划龙舟驱散江中之鱼,以免鱼食屈原之身。
有诗云:宋.黄裳《减字木兰花.竞渡》红旗高举,飞出深深杨柳渚。敲击春雷,直破烟波远远回。欢声震地,惊退万人争战气。金碧楼西,銜得锦标笫一归。明.边贡《午日观竞渡》共骇群龙水上游,不只原是木兰舟。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骚不解愁。三、雄黄酒与诗歌 雄黄酒即蒲酒。
此种习俗,在长江流城很盛行。雄黄本属矿物质,与酒混合为雄黄酒,用于驱虫解毒。小孩涂于额头、耳鼻、手足心,以法诸毒。有诗云:宋.载复古《端午丰宅之提举送酒》海榴花上雨萧萧,自切菖蒲泛浊醪。今日独醒无用处,为公痛饮读离骚。清.李静《节令门.端阳》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门外高悬黄纸贴,却疑账主怕灵符。
四、艾草与诗歌 端午时,人们以艾条、菖蒲插于门楣,悬于堂中。以艾叶、菖蒲、榴花、蒜头、龙船花制成人形称为艾人,剪为虎形称艾虎。制成花环、佩饰,以避邪驱瘴,且美丽芬芳。有诗云:宋.陆游《乙卯重五诗》重午山村好,榴花忽己繁。粽包分髻,艾束著危冠。。旧俗方储药,赢躯亦点丹。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注:重午,即端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