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实体形成的PH值是3.5~5,最适宜的PH值是4.5。PH值超过5,原基就不能形成,子实体当然也形成不了,就谈不上出菇。★解决办法:检测菌棒培养料的PH值,如果PH值高于5,就得给菌棒补充酸液,一般采取浸泡或压力注射办法,枸橼酸水溶液效果最好。④配方不合理,培养料中含氮元素过量。培养料中的氮元素,主要为菌丝体提供生长的营养,如果培养料中的氮含量过多,就会造成菌丝体生长过快,形成徒长现象。
菌丝徒长造成营养生长不能快速转化为生殖生长,所以不出菇。★解决办法:用振动刺激的办法,促进菌丝由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转变。手拍、细棍敲打菌棒都可以。总之,就是让菌棒受到振动,刺激菌丝,就能达到一定的效果。⑤光照强度不够。香菇的转色期结束,必须增强光照强度,场所由黑暗或极弱光状态,转换成漫射光状态,除直射外的增强光照强度,延长光照时间,用阳光诱导菌丝体,尽快现出原基,并现蕾出菇。
如果光照强度不够,就会造成菌丝被弱光环境抑制,生长孱弱,不能形成子实体。★解决办法:增强光照强度,增加光照时长,由弱光转化为强光时,应渐进调整,最后达到菌丝生长,形成原基的要求。突然进行,会造成菌丝不适应,影响生长。⑥空间氧气供应不足。空间通风不良,空间内空气新鲜度不够,就会造成含氧量低,二氧化碳浓度升高,菌丝呼吸所消耗的氧气就会供应不足,致使菌丝因缺氧受到抑制,从而不能形成原基,不能现蕾出菇。
★解决办法:加强空间通风换气,增加通风强度时长,保持空间空气新鲜,增加空间氧气含量,保证菌丝体呼吸所用氧气充分。⑦转色期转色不良。香菇在转色期,管理不善或不当,转色过程中,菌棒表面气生菌丝过多并倒伏,结成的菌膜过厚,呈铁锈色,阻碍原基形成,不能出菇。★解决办法:用振动刺激菌丝,使菌丝恢复生长。手拍棍敲或挤压菌棒均可达到效果。
⑧菌棒感染杂菌。菌棒受到杂菌侵染,杂菌消耗菌棒营养,致菌丝营养缺乏,不能正常生长,菌丝生长太弱,并受到杂菌抑制,进而不能出菇。★解决办法:把染菌菌棒搬离出菇场所,染菌严重的废弃。染菌程度较轻的菌棒,去除染菌部分,菌棒缺料出喷涂多菌灵,集中所有受侵害菌棒,集中放置其他地点,进行出菇管理。以上叙述就是对问题的具体分析,请题主按自己出菇的实际情况,对照解决,希望能帮到题主。
我想问一下,农村的鸡枞菇的种植前景怎么样?
种菇如种田,赚的是辛苦钱 入行需慎重。鸡枞菌味道鲜美营养丰富,还是一种名贵中药材,目前鸡枞菌价格可达到 800 元一公斤。鸡枞菌经济价值如此之高,一直有在探索人工栽培的技术。但由于鸡枞菌与白蚁密切的共生关系,人工栽培难度大。脱离白蚁菌圃后,鸡枞菌营养价值、风味、药用价值都大大降低。下面就给大家介绍一种有效、高价值白蚁鸡枞菌人工栽培技术。
鸡枞菇菌圃建设,为给鸡枞菌创造良好生长环境,主要养殖白蚁,利用白蚁巢来栽培鸡枞菇。选一块面积 100 平米左右的地,土地中挖多个长宽 1 米,深 1.5 米的坑做蚁窝。在蚁窝底部铺 0.3 米厚的松泥土,在泥土上铺设 0.7 米厚的泡水杉木、树枝、木板等材料。每年 4 – 6 月份白蚁繁殖的时候,在蚁窝点电灯,通过灯光引白蚁到蚁窝中筑巢。
当发现有白蚁在蚁窝附近活动,可把淀粉、麦麸、木屑混合在一起洒在蚁窝表面,给新生白蚁提供食物。一个月之后白蚁蚁巢就成形了,可作为鸡枞菌的菌圃。在栽培鸡枞菌前还要对蚁巢进行遮光,进一步为鸡枞菇创造良好的环境。鸡枞菌育种,选取粒径为4 – 5cm 的阔叶树木枯枝 60%、碎落叶 15%、麸皮 20%、葡萄糖 2%、石膏粉 2%,在加上 30% 的水混合在一起,作为菌丝培养基。
将鸡枞菌母种切下 2 厘米作为菌种,放入培养基中。在 18 ℃ 的阴暗环境下恒温培养 15 天左右,这时菌种会开始生长。继续培养 45 – 50 天后菌丝会长成球状,就可以进行菌丝的移植。鸡枞菌移植,将培养基的菌丝连基底轻轻取下,移植到之前的白蚁窝。每个白蚁窝放 15 株左右,株距要均匀相等。用松散软泥将菌丝完全覆盖,保证土壤的半湿润,常温培育 2 月。
鸡枞菇栽培水肥管理,每周浇一次水,保证土壤湿度在 65% – 70%。如果长期无雨可以增加浇水次数,保证土壤湿润。培育过程还可以每 4 天撒 20g 的原料,配方为玉米面 甘蔗根颗粒 果皮颗粒,主要是持续提供菌丝生长所需要的营养。采收,到夏末秋初就可以对鸡枞菇进行采收。采收方法用剪刀从菌根离地 1 厘米的地方剪开,不破坏鸡枞菇根系,可以让它继续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