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时武则天活着的儿子有两个,分别是三子李贤和四子李旦。唐高宗李治去世之后,唐中宗李显继承皇位,他任命韦皇后的父亲韦玄贞当侍中,还说出了“我以天下给韦玄贞也无不可”之类的混账话,结果触怒了武则天。武则天最担心的其实是韦氏外戚崛起对她造成威胁,武则天便借机废除了仅仅当了五十五天皇帝的李显,封他为庐陵王,改立四子李旦为皇帝,是为唐睿宗。
李旦是个性格羸弱,优柔寡断的草包,所以他就是个傀儡皇帝,大权其实掌握在武则天手上。许多支持李氏的大臣为了铲除武则天,于是纷纷发动叛乱,这里面最著名的莫过于英国公徐敬业的叛乱了,还有以琅琊王李冲和越王李贞为首的宗室叛乱,但无一例外地被武则天残酷镇压。为了稳固统治地位,武则天开始大肆残杀李氏子孙,韩王李元嘉、鲁王李灵夔、霍王李元轨、纪王李慎、东莞郡公李融、常乐公主等等,这些人要么被迫自杀,要么被拉去市曹斩首,要么莫名其妙地死在流放途中,李唐宗室几乎就要被残杀殆尽了。
到690年的时候,已经没有人可以威胁到武则天的统治地位了,她便废除李旦,自己登基上了皇帝。武则天虽然名义上让李旦当皇太子,但因为他比李显年纪小,才能又十分平庸,所以武则天更倾向于李显当皇太子。在狄仁杰的建议下,武则天将李显接了回来,李旦又很识时务地主动让贤,李显因此顺利登上太子之位。事情发展到这里,似乎一切都在朝着利于李氏的方向发展,但随着武则天逐渐年老,她也开始变得十分昏聩,不但大兴土木,建造宫殿,还宠信张易之和张昌宗兄弟,让他们掌握了太大的权力。
武三思和武承嗣当然不甘心失去当皇帝的机会,于是极力巴结二张,甚至为他们执鞭牵马,极尽谄媚。二张的态度由此发生了极大变化,他们开始支持立武氏为嗣,不断向尚在病中的武则天吹枕边风,还陷害支持李唐的宰相魏元忠等人,使得天下回归李唐的形势有发生逆转的巨大危险。705年,武则天病情加重,开始卧床不起,只有二张在身边伺候她。
支持李氏的大臣担心武则天传位给李显的态度发生变化,便决定发动政变,强行让李显继位。宰相张柬之、崔玄暐与大臣敬晖、桓彦范和袁恕己经过详细谋划,还拉拢了禁军统领李多祚,以二张谋反的名义发动政变,带兵杀入皇宫,斩杀二张及其党羽,然后包围了武则天居住的集仙殿。武则天见大势已去,为了保住自己的性命,于是下诏传位给李显,并搬到洛阳西北侧的上阳宫居住。
张柬之等人之所以没有杀掉武则天,其实是出于多方面考虑的,但主要有两点,一是担心激起武氏集团的疯狂反扑,二是武则天毕竟是李显的亲生母亲,杀掉她的后果将不堪设想。也正是因为张柬之等人没有杀掉武则天,更没有对武氏集团进行清算,这就为他们自身的灭亡埋下了伏笔。李显登基之后,国号也恢复为唐,他开始论功行赏,张柬之等五人都加官进爵,被封为宰相,掌握了朝政的控制权,还都成为公爵,一时风光无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