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过儒家文化的人都知道,无论是孔子的仁政天下,还是孟子的兼爱互不侵犯,都强调和平文化的思想,还有孟子的人有告别之心、慈悲之心和明辨是非之心、耻于恶之心,也都说明了一种道德水平很高的文化。要想彻底改变,需要大家自愿的良性行为,形成全社会的合力,从而形成良好的文化氛围,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言行。
什么是圈子文化?它对社会有什么影响?
我一朋友,酷爱书法,和他接触交往的人大多也有共同爱好。近山知鸟性,他们形成了一个书法交流切磋的圈子,隔三差五聚一聚。影协的朋友也有着一个群体,大家常聚一起高谈阔论,除了摄影技艺作品鉴赏之外,上至三皇五帝,下至贩夫走卒都是谈资。有位书法同道混迹于京城,常有与红色家族的某些书法爱好者露脸于某某艺术聚会上,并与某某合照流出朋友圈。
同时注解上写着与某某书法大师,某某艺术大腕在一起让人觉得,这仁兄的圈子高端大气上档次,活得倍儿爽。相同爱好及意趣相投的人们可以形成形形式式的圈子。发小是一个圈子,钓友一个圈子,舞友也是一个广场圈子,大家小聚会,小交流多了去了。至于对社会影响,不过是另一种社交方式,三流九教,五花八门的社会阶层,有人就有江湖,江湖就是圈子范畴之一。
存在就有它存在的理由,圈子或俗或雅看你喜欢,大家互通有无,交换各自生活态度,处世理念,形成相近的生活方式或趣味,不造成他人生活困扰,不妨碍社会治安,不违法,无伤大雅,也是这圈子的存在理由吧。只要不太另类的作派,高人一等的矫情(俗话:装逼太过),那么大家也相安无事,自得其乐,况且装逼不违法,只是怕别人对你嗤之以鼻而已。
儒家文化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
儒家思想的核心内涵是中庸,两千多年来,无论仁义礼智信,还是温良恭俭让等思想,始终涵盖统领于中庸思想的规范之下。实践证明,两千多年的儒家思想,不管是在刀光剑影的混乱时代,还是在和平昌盛时期,成功者始终是受其支配的,并能传承至今扩展世界,说明它是一种颇有价值能促进发展的文化,更是一种引领思想能规范人们道德行为的良好文化。
历史的车轮虽然碾碎了封建君主专制,但儒家思想和中庸之道依然闪耀着他的煜煜光芒,人们在曾经某个时代的盲目批判和否定之后,又重新审视它的可贵和魅力。日本韩国的强盛不是在印证这些吗?中国现在的重新崛起和富有魅力的大国风范不是也在展示着儒家文化和中庸之道的巨大力量吗?研读过儒家文化的都知道,不论是孔子的以仁爱治天下,还是孟子的兼爱非攻,强调的都是平和思想和文化,以及孟子提出的人有辞让之心恻隐之心是非之心明辨是非的能力羞恶之心也在说明一种道德层面很高境界的文化。
正是这种文化理念和中庸之道,使得中华民族的文明在历经磨难中能够绵延不绝,虽然曾经一度饱受外族欺凌,但在1840年以前,虽然不同皇权统治下的好坏结果不同,但中华民族始终在世界上有着大国风范和自己的文化标志和特征如,现在社会,同样是亚洲人,但通过言谈举止就可以立即分清日本人韩国人,因为他们有着特有的文化素养和精神,而中国人则没有固定的可以区分的特有模式。
此前则不同,我们有着丰富的文化素养和道德标准以及文明精神,而这恰恰就是孔孟学说的中庸之道,被我们遗弃批驳之后荡然无存,而使一些人的自律仁爱善良宽容厚德良知等修养素质不知所踪,相反,儒家文化却被日本韩国视为至宝后成为世界上公认的素质较高的民族,其实他们之所以如此,骨子里渗透的就是我们的儒家文化。
比如孔子说,人是没有信仰的,但是不知道自己能做什么却很坚定。不诚信的人会受到严厉的批评,让人在意大众的评价,从而自觉自救,规范自己的行为。现在有些人任性偏激,以自我为中心,善良正直,丧失了很多道德品质。中国作为四大文明古国之一,是唯一一个语言和一些习俗没有失传的国家,所以能够坚强地生存下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