准确的说,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去年买的唯一一件深红色毛衣是在商场门口看到的。那个牌子在打折,只花了我39元。其次,由于疫情的突发性和持续时间长,很多中国人的流动资产和弹药库存也比较告急,所以未来中国人会更加关注金融和经济领域的一些变化,理性消费,增加一些刚性理财产品,防范下一次突发风险。
你们的消费观念有没有改变过?正确的消费观念是什么?
昨天我和朋友聊天,他说快过年了,钱又不够用。我告诉他,我2021年1月的总支出是860元。他很惊讶,问我是怎么做到的。他说这几天置办年货就已经花了好几千块钱了,更不要说双十一疯狂购物花的钱。他问我,你是缺钱吗?我说,不是,我就是习惯了少花钱。准确的说是我的消费观念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他问我,你是怎么花的?然后又补充了一句,你应该在知乎出一个LIVE课程,专门教人省钱的课程。
我说,没问题,我现在就写。然后就刷到了这个问题呵,大数据啊!好吧,我来说说我是怎么做到的。我按衣食住行的顺序挨个说一下。衣我去年一年几乎没买衣服。因为我确信我以前买的衣服足够穿到我80岁,只要我不长胖。不用怀疑,我是女生。我以前淘宝10年消费总额超过30万。其实我也喜欢穿漂亮的衣服,但以前不知道为什么,漂亮的衣服穿到我身上并不是那么的漂亮,后来我才发现,漂亮的身材才是穿得漂亮的关键。
身材不好,衣服再漂亮也没用。所以我不再痴迷在淘宝搜索显瘦的衣服。虽然我有时候还是会上网翻翻,但只是过过眼瘾,一件也没买。因为从新衣服上获得的快感远比不上我花钱的痛感。包包鞋子还有很多,而且都是品牌的,所以也不买。我出门已经不背包了。如果需要,一个几十元的双肩包足亦。我现在不用每天穿的光鲜亮丽强打起精神赶着去上班,所以穿衣服怎么舒服怎么来。
高跟鞋也不穿了,出门以运动鞋为主,一双鞋至少穿3年,穿到坏为止。上图是我出差时的样子,看起来很光鲜是吧?其实我当时是在机场,飞机延误了4个小时,我背后椅子上是我准备的睡袋,拍完照我就钻进睡袋在机场的椅子上睡觉了。我去年唯一买的一件深红色的卫衣还是在商场门口看到的,品牌打折的,只花了我39元。因为衣服看得见摸得着,所以我确信质量很好,因为试过了,大小也很适合我。
目前已经穿了好几个月了,不起球,没变形,还不怎么沾猫毛。打算过年给我家小朋友也买一件,就是不知道商家还有没有食蔬菜方面我在郊区租了一块120平的菜地自己种菜,所以我几乎不买菜。你可能会问我冬天吃什么,不用担心,我屯了一批大白菜,自己种的。而且我还腌制了两大桶芥菜。偶尔改善伙食我会去超市买点大棚里的菜,但口感完全不能和我自己种的菜相比。
就连草莓甜瓜葡萄樱桃我都自己种。蛋白质方面主要靠鸡蛋补充,管够。每天平均消耗4个鸡蛋,一个月下来也就120个,总花费绝对不会超过100块,即使是在鸡蛋最贵的时候。我不爱吃猪肉,主要是脂肪含量太高,而且现在的养殖猪不好吃,所以我几乎不买猪肉。有时候会买牛肉和羊肉,但买的不多,一个月最多买两次,花200块钱就足够了。
我吃肉主要吃海鲜和鸡肉。我从小是吃海鲜长大的,所以这个搭配对我来说正合适。我知道有人肯定会说,海鲜更贵啊!别急着反驳,慢慢听我说完。海鲜我经常吃的是带鱼和小黄花鱼,还有扇贝肉,单价都没有超过10元/斤。超市搞特价的时候,带鱼一斤才5元,小黄花更便宜,才4元。扇贝肉略贵,9.9元。国产小带鱼和小黄花鱼容易入味,所以做出来更好吃。
平时吃肉以鸡胸鸡腿肉为主,价格分别在8元左右。另外,我很喜欢享受那种饥饿的感觉,晚上6点后我不吃东西,早晨起来会觉得神清气爽。而且我习惯了吃饭只吃7成饱,所以我在食物的消耗方面更少。另外,高糖高油和高脂的东西我不吃。主要是看了有关糖尿病的纪录片后怕了,我可不想靠胰岛素续命。主食方面我吃米饭比较多。
我以前喜欢吃意大利面,但现在很少吃了。午餐除了米饭作为主食,其他时候,玉米豆粥会作为主食,配以红薯等。因为这些都是粗粮,而且升糖指数不高,所以吃的很开心,不用担心生病。至于奶茶零食,我几乎不吃。有时当我和朋友出去的时候,我会喝杯咖啡。我不强迫自己喝美式。我喜欢喝全拿铁糖。但因为我几个月才喝一次,所以不影响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