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工业4.0通过CPS将无处不在的传感器嵌入式终端系统智能控制系统通信设施整合成智能网络。工业4.0又称第四次工业革命,是提升制造业数字化水平的时代契机。相对而言,我国制造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平均水平仍处于工业2.0阶段,仅有部分达到3.0。
工业4.0下,我国智能制造是怎样状况?
工业4.0,其实是新一代工业变革的称呼,只是现在的工业变革,时刻都在变化,无法像以前那样称呼为工业革命。并且这次的工业4.0是德国率先提出来的一个工业发展规划。在这同时美国提出了先进制造,GE提出了工业互联网的构想,日本提出的是精益制造的概念。关于工业4.0的起源和后续的格局工业 4.0 是德国 2013 年在汉诺威工业博览会上提出的概念,中国制造 2025则是 2015 年中国提出的 实现制造强国的总体战略计划。
尽管工业 4.0 与中国制造 2025的终极目标都是通过数字化智能化实 现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建设制造强国,但由于中国和德国在国情发展阶段着眼点等方面有很大差异, 因此,在实现路径战略重点和发展方式上都不尽相同。实际的考虑,中国不希望落后于全球第四次工业革命,但是我们的工业发展同老牌工业国家仍然有很大的差距。
不要不服气,后面我慢慢解释差距在什么地方,还有也别把你知道的那个军工拿出来吓唬我,我可以知道比你多一点中国的制造业国情与制造业基础从发展阶段来看,中国的制造业基础与德国相比差异很大。德国称得上是老牌的制造业强国,而中国制造 业却是大而不强,在全球仍处于价值链的中低端。德国制造业企业目前普遍处于从工业 3.0 向 4.0 过渡的 阶段,具体体现在高度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和自动化。
相对而言,中国制造业发展水平参差不齐,平 均水平尚处在工业 2.0 阶段,只有部分达到 3.0。现实一点说2000年到2010年,中国将最有利的劳动力成本,土地成本,原材料成本,以及庞大的市场作为后盾,得到了全球汽车制造业,电子制造业,服装制造业极大产业国际巨头的青睐,这些产业在中国发展的比较不错。
但是这些也仅有这几类产业的集中度较高,诞生了大型的企业集团。除了这三类企业,在食品,医疗,化工,石油,机械,电力。都还是以国有企业为主。知名的中粮,哈药,广药,中石化,中石油,徐工,中联重科,许继电气等等都是国有企业。当然也有一些民企,但数量及整体规模还是比较分散。基于这个国情,中国想要落地智能制造就需要做很多的工作。
所以中国的智能制造,先走的路子是先以政府资金政策扶持,做行业标杆项目,先树立典型的智能制造项目。用更接地气的话说,中国其实也不知道智能制造到底长什么样子?而且各行各业不同的智能制造到底能否互通,需要哪些底层的基础,是否能够在一个工厂建立智能制造的产线后,其他领域可以复制,还有我们常说的数字化形式。到底如何?讨论了很多年,没有一个人可以准确的回答!为啥?因为110个大类行业,400多个小类行业,细分到各个领域产品太多了。
所以中国我们在2016年开始,就经常会听到,智能制造标杆项目,有国家标杆,有省市地方的标杆,其目的都是一样的,探索智能制造,希望由点到面的发展覆盖。这就是中国智能制造,发展的规划和步伐。中国智能制造的情况和市场规模数据来自中国工控网2019年目前阶段,中国仍然是处于示范加速培育期,目前我们看到的大量的智能制造项目,都是在不同领域的探索项目。
说实话,国家真的是煞费苦心。对于个人工控网数据的测量,简单做个补充和时线改正。中国智能制造示范的加速培育期可能会持续到2022年。毕竟,这一轮全球经济调整周期至少需要三年时间。接下来我们说智能制造的构成按照流行的观点分为自动化、信息化、数字化、网络化四个特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