但旗袍不同,旗袍至少是中国服饰的演变,穿旗袍的女人不会有什么麻烦。旗袍是中国的。就这样,旗袍流行起来。首先旗袍跟满族没关系,旗袍诞生于1924年的上海,是当时一位老裁缝吸取了汉服高领和束腰以及西洋女装的开叉的特点做出来的民国代表服饰。
旗袍到底算汉族的还是满族的?
旗袍是中国的。这一点大家都没有异议。旗袍到底是汉族服装还是满族服装,其实只要理清来源即可。首先,旗袍的雏形来自于满族服装和汉族服装。在清朝以前的几千年里,各朝代的服装逐步形成了以大对襟服装为主流的趋势,即前胸一片衣襟压着另一片穿,只是男女衣襟压的方向相反。后来,满族开创的清朝统治中国时,满族的服装设计与汉族有很多的相似甚至相同之处,尤其是妇女服装,都有大对襟的设计。
因为汉族的文化已经影响少数民族几千年,少数民族也在学习汉族的文化,包括服饰。后来,300多年来,在清朝统治下,满族的服饰和生活习惯与汉族的进行不断融合和借鉴,形成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格局。随着清朝衰败,人口占绝大多数的汉族服饰再次占据上风,但仍无法彻底摆脱满族服装设计的影响。而有长远眼光的人,就将汉服和满服结合起来,各取所长,形成了在当时看来既不汉也不满的“怪异”服装,即旗袍。
但谁知这种服装一问世,因非常符合中国人长期以来追求的“创新”“变革”精神,迎合了人民群众要求社会变革的愿望,很受群众欢迎。就这样,旗袍流行起来。并经过不断改良,使旗袍在上层社会尤其在达官贵妇妇女中,形成了高大上的形象,进一步推动了旗袍的流行。所以,旗袍已经没法区别是满族的还是汉族的了。只能说是中国的。
如何看待清朝、民国的满服:旗袍、发型理论?
首先旗袍跟满族没关系,旗袍诞生于1924年的上海,是当时一位老裁缝吸取了汉服高领和束腰以及西洋女装的开叉的特点做出来的民国代表服饰。而满族则是马褂和旗装,为上紧下圆的长筒大袍,里面还要在穿一层裤子。旗袍是民国代表服饰,原名中华袍,是当时人们为了表示于与满清不同的服饰而穿着的,在当时被视为新潮、开放的象征。
为什么民国的时候穿旗袍的女性多,而现在却少了?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第一,也是最重要的。旗袍是非常挑体型的。穿旗袍的人,必须有相当完美的体型,也就是长腿,细腰,翘臀和酥胸,缺一不可,尤其不能有小肚子。能够乐于穿旗袍的人,多是身材很好的女性,当然为此她们也很辛苦。以特别爱旗袍的宋美龄为例,她压根控制体重,每天都要称重,一重立即减少食量。当减少吃饭没效果的时候,宋美龄还会抽烟,因为抽烟有一定减肥效果。
第二,当年的服饰比较贫乏旗袍真正流行是20年代,当时中国社会还比较保守,辛亥革命不过10年。而满清末年,女人穿着是非常保守的。短短十年间,虽然思想有一定开放,但要让一个女孩公然穿着西洋的女装,尤其是女裙在中国大街上走,恐怕还是会被指指点点的。但旗袍不同,旗袍至少是中国服饰的演变,穿旗袍的女人不会有什么麻烦。
其实最初的旗袍是比较保守的,第一不会露大腿,第二不会有明显的胸部曲线,这都是后来一步步演化而来的。其实当时中国女性,想要选择时装,不是洋装就是旗袍,没其他选项了。今天就不同,可以选择面太多了,谁还愿意穿旗袍。第三,旗袍总体比较正式,不休闲。旗袍样式比较正式,一定要做工比较考究的旗袍才好看,也比较华丽。
辫子文化、满服、旗袍、旗装是秦、汉深衣,还是清朝、民国的国服?
旗装,辫子是满族特征,清初清军入关政治需要强迫汉人剃发易服,剃发很严格,易服松点汉人对满清有“十从十不从”政策,不从的都可以维持明朝原状男从女不从;生从死不从;阳从阴不从;官从隶不从;老从少不从;儒从而僧道不从;娼从而优伶不从;仕官从而婚姻不从;国号从而官号不从;役税从而语言文字不从。实际上底层百姓的汉服保留下来了,清末李鸿章的家眷都是身着汉服,乾隆也对汉服着迷…现存多张乾隆身穿汉服的画像“旗装”那是宫里的娘娘们和高官家眷进宫才有资格穿…基本上都是满族女人“旗袍”是民国时期改良产物,属于融合西洋文化的近代服饰,1929年中华民国把旗袍定为国家礼服,不属于满族…也不属于汉族…属于中国图片中这是不是汉服我不知道,但它是清末汉族服饰,不要再说什么剃发易服了,女人不剃发…也不易服,三百年间文化融合服饰变了很正常,我们现在2019穿的衣服跟1919穿的一样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