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足输给伊朗队之后,他们已经被淘汰了,亚洲杯的所有征程已经结束。在北京机场,我们看到国足的手推车上面真的是满载东西啊!名牌衣服和名牌包包堆砌在一起,的确是引人注目,想看不到都难。每个球员基本上都是带着非常昂贵的奢侈品包包和衣服。其实也不能怪人家国足,毕竟人家薪水非常的高,消费其他东西应该是档次不够,只能消费这些东西。
这一次球反正没踢好,但是购物应该是挺开心的,对于国足来说,这一次其实也没什么好黑的了。毕竟实力上的确比不过伊朗队。这一次国足回国机场非常的冷清,一个接机的球迷都没有出现。和出征的时候非常的不一样,出征的时候还有很多的球迷自发的去送国足球员。其实今年的这一次亚洲杯比赛,我觉得中国队表现已经很可以了。但是很多球迷觉得中国队并不是说技不如人,而是精神态度上不如人以及比赛场上的失误太多了。
特别是对战伊朗队的时候整场比赛比分3:0,但是有两个球都是因为中国队球员的失误,让别人进球。输在实力差这个不丢人,但是输在球员自己的失误,不专心踢球是非常丢人的一件事。而且好像国足球员也没有痛心疾首的样子回国还是一副老样子,也不知道这一帮国足球员什么时候能够有自己的荣辱心,把国家荣誉放在第一位而不是个人的经济利益。
羽绒服的保暖效果要比棉服强得多,为什么有些快递员、加油站员工,甚至足球运动员穿棉服?
说一个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真实案例吧,看完就能从中窥察出点道道来。当年在跑服装业务过程中,接触到陕西一家大型国企矿产公司的一个采购员。他要给他们公司员工采购一批工作棉服。一开始我们在网上有过交流,他也通过邮件发了一份采购清单给我报价,我也按照他的工艺和材质要求报价过去,他也能接受,就叫我过去面谈。当时定在离那家公司不远的一个宾馆会谈,他带来了三个人。
我以为是他的同事,但他给我介绍的时候却说另外两个是两家不同公司的负责人。然后他就开门见山跟我直接说了,因为他们公司的工作服都是需要通过招标的,现在是丁总中标拿下了订单,然而丁总并没有工厂,他是借托张总工厂的厂房才中的标。张总因为工厂业务很忙,然后又委托这位采购员找工厂加工,就是这样兜了一大圈才找到我们的。
初次见面,他们怕我不信任,也出示了标书和采购合同。我看到合同的价格就傻眼了,比我报的价格整整多出了一半的价格。说实话就是这个价格,不要说做棉服了,就是做羽绒服,工厂还是有不错的利润。但通过他们这么层层剥夺,做这款棉服到工厂的利润也微乎其微。当时心里不知道怎么想的,总感觉那批订单不太适合自己,后来这笔订单也没有去生产。
但通过这个事件,其实可以看出,为什么很多单位的员工没有羽绒服穿,只能穿棉服。其实不是老板们不清楚羽绒服比棉服好,也不是老板们没有划拨那块预算。很多情况下,就是国内业务员、采购员内部的一些潜规则,硬生生把采购成本提升了很多,导致员工的羽绒工作服也只能变成棉服。当然这个事例也不能以偏概全,确实也有很多单位的工作服采购成本就是棉服成本,这个就不多做论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