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认为,萧何的功劳最大,故封为酂侯,食邑八千户,居文臣武将之首。战功赫赫的武将们一听,顿时炸开了锅,那时候君臣礼仪还没有那么严格,有的武将甚至直接进殿与刘邦争辩说,他们这些人披荆执锐,身经百战,出生入死,立了那么多功劳,反不如一个只会舞文弄墨,并无尺寸之功的萧何,是何道理?这时候,刘邦没有直接回答,而是又发表了一个很著名很直白的“人狗论”——夫猎,追杀兽兔者,狗也;而发踪指示兽处者,人也。
今诸君徒能得走兽耳,功狗也。至如萧何,发踪指示,功人也。且诸君独以身随我,多者两三人。今萧何举宗数十人随我,功不可忘也。刘邦的意思是说,用打猎做个比喻,你们这些武将只能算“功狗”,只有萧何才是“功人”,况且萧何举宗数十人追随我打天下,不能忘恩负义。封赏还没得到,反倒连人都不是,成“功狗”了,武将们不仅没有被说服,反而被激怒了。
于是,在正式排定列侯位次上,武将们抢先推出了一个他们认为应列第一,并且刘邦很难反对的人选:平阳侯曹参。武将们的理由是,曹参身上有七十多处伤疤,战功无能可比(凡下二国,县一百二十二;得王二人,相三人,将军六人等等),所以必须排第一。刘邦很难反对,原因很简单,曹参和萧何都是刘邦同乡,都是沛县功勋集团的核心人物,并且相互的关系都很好。
果然,面对武将们推出的这个人选,刘邦一时不好表态了,但作为一代开国雄主,刘邦有的是办法。就在刘邦沉默难言时,一个叫鄂千秋的人,心领神会地站出来说了一番刘邦想说却又不便说的话。鄂千秋说,列为大臣说得都不对。平阳侯曹参攻城略地虽多,但那都是一时之功,难与酂侯萧何相比。当初皇上与项羽相争,前后共历五载,丧师失众,屡次败北,生死攸关之时,幸有萧丞相镇守关中,不待皇上诏令,便能随时遣兵补缺,输粮济困,我汉军这才得以复振,我汉王这才得以夺取天下,这是万世之功也!诸公怎能以一时之功贬抑万世之功!臣意以为,少一百个曹参无虞,失一萧何汉必无成。
故应列萧何第一,曹参次之。根本之论,高屋建瓴!萧何第一,故有刘邦的帝王之谋,却也毫无毛病。萧何第一,几乎成了后世功臣排座次的范本。难能可贵的是后来,萧何病重之时,惠帝前往探望,问萧何,君即百岁后,谁可代君者?萧何说,知臣莫如主。惠帝说,曹参如何?萧何顿首说,帝得之矣,臣死不恨矣!于是乎,这才有了千古佳话“萧规曹随”。
如何看待有人说:“很多老人生病住院了才懂,人到老年,老伴指望不上”?
在回答这个问题前,我想先讲一个真实的故事。前不久,有一则新闻,讲述了一对八十多岁的老人,老伴瘫痪在床,老头想给老伴挪个地方,但他没力气抱动老伴,就支使孙子帮忙,万没想到,却被孙子拒绝了。万分伤心和悲愤的爷爷,一气之下,把老太太一把火烧死了,又在床上把自己点着,后被人救下。看完这故事,我久久难言,愤怒与无奈如梗在喉。
人都有老的一天,遭晚辈嫌弃的滋味如此真实和如此绝望!但这一天谁又敢说一定与自己无关呢?这将是许多人躲不掉的晚景凄凉的真实一幕!当然,谁都期望儿女孝顺,但久病床前无孝子却真实存在。老伴老伴老来是伴,但当有一方身体跨掉,另一方也许真的无能为力,双方会陷于困境之中。所以,人要早做两个准备:一、身体准备。从现在起,就好好照顾老伴,别让他(她)得上重病,早做检查早治疗,莫把小病拖成大病。
二、金钱准备。这点很重要!万一老伴身体不允许,到时还可以请人照顾,没有钱也许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结语:"老到哪也去不了,坐着摇椅慢慢摇",这是诗意的一幕。但生活往往没这么浪漫,必须要早早想好"真有那么一天该怎么办"这人生最后的课题。人无远虑,必有远忧,趁现在身体好,请早做准备,为了给自己留下最后的尊严!。
我产假时发了4个月工资5400,并享受2000元生育补贴,社保又给报销了10000元,对吗?
女职工生育保险的待遇,有两个方面,一个是生育的医疗费,就是这2000元,是专门补助女职工在生产住院期间的住院医疗费的,这2000元是属于女职工自己的。第二个费用就是生育津贴,女职工在休产假期间,单位应停发该职工的工资,期间的工资由生育保险按照生育津贴的形式发放。所以说这个其实也是给女职工的。单位如果在这个期间发放了工资,单位可以扣回工资。
但是发放的生育津贴,是生育保险给本女职工的一个生育待遇,单位是不允许收回的 。生育津贴实际上是生育保险待遇中的一种,生育保险的待遇,分为女职工生育期间的医疗费,通常也就是住院费,这个女职工报了2000元这是第一个;第二个就是生育津贴,它是按照女职工产假 的日期来进行计算的;第三个就是男职工是有一个陪护假的;第四个就是女职工,比如说有些生育妇科的项目,流产或者终止妊娠这些方面,也有一些生育类的报销;第五个就是国家规定的其他类的生育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