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一来,康熙认为胤禛有一定的人气,也有一定的胸怀。皇太子虽复立,但原有的君储矛盾一直以延续,可以说严惩太子党一事并没有风平浪静。康熙四十九年(1710年)四月,身 为议处户部尚书的沈天生等人为了个人利益,秘密串通户部员外郎伊尔赛等人,包庇湖滩河朔事例中额外多索银两一案。这个时候,胤礽又暗中活动起来,趁机策划逼父皇尽早退位。
事泄后,康熙决定再废他皇太子的位子。这个时候,大阿哥胤禔、八阿哥胤禩,曾经的太子胤礽已经出局,康熙选择太子的范围局限在十四阿哥胤禵和四阿哥胤禛二人身上了。当时,胤禵身为抚远大将军,率兵出征边关,讨伐噶尔丹。这是康熙有意为之,不仅要彰显他的武功,也绝对有让其成为皇储的意思。而胤禵统军是把好手,但政治头脑不是好发达。
在出征期间,他一直和大阿哥胤禔、八阿哥胤禩保持着密切的联系,他不懂得:他身边到处被康熙安插了耳目。康熙不久就知道了与胤禔、胤禩的勾勾搭搭,心已凉了半截。而老谋深算的胤禛此时却风生水起!不仅显现了极强的政务能力,并且由于做事沉稳,有为大清的利益、敢于得罪人、不顾个人安危的气势。康熙便觉得胤禛是可以清理自己留下的乱摊子的人。
所以,康熙与四阿哥的关系得到了加强,康熙有意让胤禛随时在呆在自己身边,陪自己处理政务,其实是为锻炼他,而胤禛的儿子弘历(后来的乾隆帝)也被康熙亲自抚养,这个好皇孙为雍正上位加了不少分!胤禛在政坛上是纵横捭阖的老手,他老子心中想什么,他完全清楚,故意不动声色,一心励精图治,治国安邦之能暴露无遗!康熙经自己的耳濡目染,终于下定了决心,所以,在临终前向雍正托付了后事。
假如你活在康熙九子夺嫡那个时候,你觉得会处在什么位置呢?
假如我这样的人活在那个时候,处在什么位置还真不好说,我想我可能唯一的愿望是能吃饱饭,能穿上衣服。而康熙帝在康熙五十一年,也就是1712年,颁布了“永不加赋”的政令,这个政令对老百姓来说是兴奋的。那时候还是靠人头收税,因为我土地少,多生一个孩子就要多交一个人的税,所以不敢生。有了这个永不加赋税,我就可以多生几个孩子了,当然,前提是我的土地足够供养孩子。
你说什么?我是无地农民?那好吧,我继续租种地主家的土地,苦练自己的本领,最好长得帅一点,趁着地主出门的时候,能跟地主的千金说几句话,亮出一身的疙瘩肉……你说什么?我长得巨丑?那好吧,当时的西北正在打仗,我有志报国,参加绿营兵,英勇杀敌,期望能立下军功,成家立业。你说什么?我是女的?那我就期待投生到一个有钱的人家,做千金大小姐,争取琴棋书画样样精通,最后受父母之命,嫁给一个门当户对的人家,相夫教子,平时没事就缠脚布玩……你说什么?我是贫苦人家?那么我就做针线活,平时帮助父母劳动,嫁个老实巴交的汉子,争取今年产的粮食够一家人吃,平时没事就缠脚布玩……你说什么?我被卖到妓院了?那我就琴棋书画样样都学,争取有个傻帽公子哥能看上我,给我赎身,当小妾也行,依靠我的聪明才智斗倒正室不在话下……你说什么?我是太子?那我先把方苞给弄死,让你没事跟康熙帝提什么“观圣孙”?什么眼光哦,硬是观出一个长寿冠军来,皇上日理万机,这么累的差事,哪有能活八十多的?可是我到底能处于什么位置呢?我来给说个贴切的比喻吧,大家看过《雍正王朝》没有?第一集老四胤禛跟老十三胤祥去扬州赈灾的时候,有一辆小木车拉着几个死尸走过,对,你没有猜错,我的位置就在那小车上躺着呢……活不到第二集的!题外话:在1640年,南明还在苦苦撑着,康熙帝还没有即位的时候,英国就已经爆发革命,不久后建立了第一个君主立宪制国家。
康熙帝在位晚期,到了九子夺嫡的时候,差不多是1700年以后了,已经是十八世纪了。这个时候的中国还在搞夺嫡大战,而西方已经开始步入到了资本主义社会,对外贸易风风火火。当然,我举这个例子,只是告诉大家,世界上正在发生着什么,比如康熙帝还在征葛尔丹呢,法国物理学家已经研制出蒸汽机来了,还有什么天文学,数学,连牛顿都已经研究完了困扰我们整个中学时代的牛顿三大定律,开始研究神学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