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能辜负她老人家的一片好心!再说,这些衣物确实是全新的,一次没穿过,如果我能穿,我不会忌讳。妻子见我态度坚决,也知道表姨妈平素就对我们兄弟俩十分关心,我们心里也十分敬重她老人家,也就没再坚持让我扔掉,只是叫我把装衣服的口袋放在衣柜靠墙的旮旯里,不打眼的地方。穿不穿,随我的意。不过,我后来也没穿过。倒不是因为我对逝去的人有什么顾忌,有什么避讳,而是因为,衣服的尺码太大,一点不合身,自己试穿套上去后,衣服裤子都显得空空荡荡的。
尤其裤子,裤腰松垮,即使勉强用皮带扎上,自己的细腿被又长又大的裤腿包裹着,也显得那么地不协调,也不适应。是啊,表姨父生前身高1.75米左右,体重近80公斤,而我身高不到1.7米,体重不足55公斤。瘦弱的身材,去配宽大的衣服,既不舒适,还咋看咋别扭。所以最后也只好将二袋衣物束之高阁,闲置那儿。这一放置就是三年多。
直到离开原来的这间出租屋,搬家时才又看到二袋衣服。由于自己放在家里也确实没用,扔掉又太可惜,于是跟妻子商量,不如把它送给需要的人。所以,就询问了一下为我们搬家的三轮车师傅,三轮师傅看了衣物后,一口答应:要!最后还非要少收20块钱搬家费,不过我们没让,仍然全额支付。不管怎样,这些衣服总算找到了它该有的去处,也发挥出了它应有的作用。
这点还是值得欣慰!就别人把不穿的衣服送给你,会是什么感受的问题,我是这样认为:一、不管什么人,如果当面提出把不穿的衣服送给我,我都会欣然接受,不会当面拒绝别人。这是因为:能想到送我衣服的人,一是亲戚,二是很要好的朋友,总之是关系比较亲近的人,因为陌生人不会无缘无故地送你衣服。不管是亲戚或是朋友,起码人家是出于一片好意,是对自己关爱有加的一种善举。
只有接受,才是对对方善举的肯定和认可。现在人们生活普遍提高,送衣人在送出衣服之前,已经经过十分慎重的考虑,一是衡量过接收人的经济条件,愿否接受;二是一定经过精挑细选,至少七八成新以上的衣服,才能拿得出手去送人。从这点上看,也不愿意因为拒绝,让送衣人失望,一片苦心付诸东流。接受是成全对方的善意,拒绝是对人家善举的打击!二、即使衣物不合意,也要先接受,后处理。
如果对方所赠送的衣物不合意,比如尺码不符、样式太古板、太陈旧、面料质量太低劣等,我也会先接收下来,再根据情况妥善处理。如果自己确实不愿穿或确实不合适,可以联系需要衣服的人,送给别人。其实,在我最近几年来的生活中,也有过五、六次送别人衣物的经历,有外孙学校让捐衣服给贫困县的孩子们、有送家庭贫困的亲戚大人小孩衣物的、有送邻近农村低保户秋冬两季衣物的……都是挑选面料说得过去、七八成新以上的衣服,或者由接收人自己挑选。
其它剩下的质量太次,太陈旧的,统统被扔掉!总之,在对待别人主动把不穿的衣服送给自己时,要态度诚恳,充分理解别人的善意,不要当面拒绝别人的好意;先接收下来,再妥善处理。如果自己不愿意穿,可以联系需要的人,再把它们送出去。我相信,在我们的身边,在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的今天,总有需要这些衣物的贫困家庭或人员。
当过兵的战友在部队时,至今还保存着什么样的具有怀念意义的物件?
谢谢战友的提问。我八二年入伍,八七年退伍。部队五年的军旅生活让我至今难忘。从新兵连,到老兵班,结识了来自五湖四海的战友兄弟,在内心深处也留下了深深地印记,就是那份永远难忘的战友情怀。也许是对兵的衷爱,退伍35年了,我依然保存着当兵时穿过的军衣军帽,领章帽徽,牙缸水杯。退伍的前一年,部队赶上换新式军服,所以说,我荣幸地保留下来了,65式军服86式军服。
红五星帽徽,圆圆的八一帽徽,红旗领章,红旗镶嵌八一五星领章我都保留。每到逢年过节,特别是军人的八一建军节,我都会从珍藏在箱子底下拿出来,穿一穿,戴一戴。难能可贵的是我还保留着洗成白菜帮子颜色的军被,我会时不时地自己躺进去,重温部队五年陪我度过春秋冬夏的恋人味道。这床军被里,有我激情燃烧的梦想,有我思乡恋母的眼泪,更留有我五年从军走过的酸甜苦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