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早地配备了全场包邮、24 小时客服、30 天退换货等服务,凡客诚品靠产品和服务打造出了第一波好口碑。除此之外,凡客还很会为自己的买卖“赚吆喝”。在了解了自己的品牌调性和主要消费群体之后,凡客请来了代表年轻人不拘一格精神的韩寒和当年大火的王珞丹,打造出了“凡客体”。要说起这个“凡客体”,在当年可算是火遍了大江南北。
别说网上人人都要给自己改编上一句了,就连公交车站、地铁站等人流密集的线下场所,也贴满了韩寒的大幅海报。(图片来自:中奢网)如果是当年追过凡客风潮的人,可能还会见过雷军身穿凡客白衬衫面带笑容地为凡客代言的广告,用风光无限来形容当年的凡客可能一点都不会夸张。就在 2010 年,凡客诚品的营收突破了 20 亿元,同比增长 300%,位列京东、卓越亚马逊、当当网之后成为电商行业的第四位。
它不仅受到消费者的热捧,还是投资圈的宠儿。截至 2011 年 7 月,凡客已经先后完成了七轮融资,累计筹集资金超过 4.2 亿美元,最高估值曾达到 30 至 32 亿美元,还一度洽谈要赴美上市。然而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这只“独角兽”逐渐开始走下神坛,进入衰落期。凡客的“大跃进”2010 年“凡客体”的大火,给了凡客巨大的成长动力和信心。
彼时的凡客,多少有点因为成功而头脑发热,一下子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自以为不大但其实挺难实现的目标:要在 2011 年完成 100 亿的销售额。要知道,前一年的销售额才刚刚突破了 20 亿,第二年就要以 5 倍的速度前进,这大概是梁静茹给的勇气吧。不过当时的凡客却底气十足,颇有点要大炼钢铁赶英超美的架势。为了增加销售额,凡客开始了自己的急速扩张之路。
嫌原来的产品单一,那就增加品类,除了衬衫 T 恤等自营商品之外,凡客后来还引入了第三方产品,甚至卖起了跟服装完全不搭边的拖把。据统计,凡客的 SKU 曾一度增加至 20 万个,频道扩充为 500 多个。(图片来自:IT 思维)而为了完成 KPI,保证凡客长期以来的服务品质,公司也开始大幅扩招员工。在巅峰期的时候,凡客共拥有超过 1.3 万员工,仅高管就多达几十位。
另一方面,为了进一步吸引用户,凡客继续对广告营销下重本。继“凡客体”之后,凡客又弄出一个“生于 1984”的营销活动。只是这一次,想要靠情怀牌来吸引 80 后注意的算盘打得稍微有点偏。凡客说,1984 年,大学生们欢呼“小平你好”,迈克尔杰·克逊的北美巡演动员了 200 多万观众,中国首次亮相奥运会并实现了零的突破,苹果推出历史性的个人电脑产品,呼应乔治·奥威尔的著名小说《1984》……(图片来自:麦迪逊邦)听上去,这的确是一个令人雀跃的年份,但对大部分消费者来说,这些事件还是有些过于遥远和小众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