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在实际写诗的过程中,诗人们把韵部相似或相通的那些韵部进行归并,如冬和钟,在《广韵》里分属不同的韵部,但在实际写诗的过程中,冬和钟是可以押韵的,到了平水韵中,冬和钟就不再分成两个韵了,这样平水韵的韵部就从《广韵》的206部减到了107部,这就大大方便了古人的押韵。 最后,平水韵实际上还是很有难度的,他虽然比《广韵》的韵部少了100多个,但跟现在新诗的押韵类别比起来,还是复杂得多(现代汉语的韵母的类别只有14种),而且由于它的分类也不是实际的读音,古人写诗时只有死记硬背住这些韵部才行,这就更为写诗增加了难度,有了难度,就为古诗的高大上提供了某种重要的东西,所以在古代的诗人是不可能像今天的新诗诗人那样做个回车键诗人的。
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字典是什么?
首先要纠正的是,中国历史上的第一部字典,不是《尔雅》,而是《说文解字》,简称《说文》。《尔雅》是辞书之祖,收集的是古代汉语词汇,而不是汉字。我们今天经常使用的词典,还有《辞源》,与此都是一路的。《说文解字》,作者许慎,是东汉时期的人,汝南召陵人,也就是今天的河南省堰城县人。许慎的《说文解字》,至少有以下三件开创性的功德。
第一件,第一次把中国的汉字集中起来了,保存下来了,并且每一字都从本义上和造字的角度做了解构和注音。《说文解字》全书所收单字9000多个,另外还有1000余个“重文”,也就是我们今天所说的异体字。可见,说文解字所收的汉字,已经与我们常用的《新华字典》相当了。第二件,创制了偏旁部首,创造了检字法,就是把他所收集到的那些汉字,按照540个部首,进行了科学地系统地排列,以供人们按部首去查找汉字。
我们今天查字典辞书使用的偏旁部首,就是在许慎划分的540部基础上,进一步科学归并和划分的结果。第三件,系统地提出了汉字造字法的六书理论,并且对所收的单字都一一做了六书标注。《说文解字》中所收的所有汉字,都属于象形、指事、会意、形声、假借、转注6种造字法中的一种。当然啦,也有人提出假借和转注属于用字法。
时隔六年,六十一个主席的陕西书协,组建了新的书协班子。一批以江湖体的人出任主?
看到了。也看到了他们的作品。地域风气如此,黄土高坡的大风,吹出了这块土地的神奇。历史文化,有精华,也有糟粕,书法文化,有雅也有俗,有殿堂也有江湖,地域文化,有优也有劣。搞书法的人,形形色色。人以类聚,物以群分。这个地方的这一拨人,气味相投,趣味相同,互相推动,使成风气,所谓地域书风也,并不奇怪。只能听之任之,由其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