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字也很有意思,叫做武卫军。当时清廷建立新军的做法也可以理解,毕竟甲午以后,中国北方的军队基本打光,不建立新军,京畿重地谁来守卫?而且,清政府也意识到,打不过洋人不光是因为武器不够先进,更多的是因为军队的管理、战法。好了,说的有点远。继续武卫军的话题。当时,的武卫军有五支。战力最高的,就是袁世凯在小店的那批兵。
武卫右军,德系装备,西法操练!战力次高的,是咱们今天主要讲的聂士成的部队,大部分都是淮军残部,名字叫武卫前军,当时驻扎在芦台、开平。剩下的三支分别是董福祥的甘军—武卫后军驻扎蓟县,宋庆的豫军—武卫后军驻扎山海关以及荣禄的武卫中军,驻扎在南苑。整体上来说,袁世凯、聂士成这两支部队的战斗力最高,装备最好,战法最新。
荣禄的中军,大部分都是八旗子弟,上了战场属于白给流。大家注意,这五支部队,是当时清政府可以拿出来抗击八国联军的所有家底了。战斗的结果,除了袁世凯的武卫右军没有参战后一家独大意外。剩下那四支全部打残。先说句题外话,袁世凯为什么没参战呢,他的新军被调到山东镇压义和团了,而且后来开打之后,鸡贼的老袁又跟着一块搞什么东南互保。
这样袁世凯的新军作为当时大清的最强战力,压根就没参战。战后其他的四支全部打残,他一家独大。。。后面的故事大家就都知道了。。。那么为什么说聂士成是当时的最强战力呢。因为聂士成是当时唯一一支和洋人正面硬碰硬的军队。1900年(光绪二十六年)五月二十一日,大沽炮台失守,天津北上联军与聂士成部在天津交火。五月二十五日,朝廷对列强宣战,令聂士成率部保卫天津,收复大沽炮台,阻止八国联军北上。
六月,聂士成率所部守卫天津杨村一带,与义和团一起阻击欲入京拯救使馆区的八国联军先遣队,清军与联军互有死伤,而义和团则被聂士成派上前线,遭联军机枪扫射,撤回时又遭聂军机枪扫射,死伤惨重。由于京津铁路已被义和团破坏、八国联军先遣队不擅陆战、聂军装备精良(配有德制重机枪),联军无法前进只能后撤,清廷称此役为廊坊大捷。
但裕禄将之归功并大赏于义和团,而聂军则分文无赏。这里我要说一下,聂士成和义和团本身就有梁子。义和团大家都知道,基本上就是那个时候打砸抢的代名词,聂士成保护铁路、义和团破坏铁路。所以这也为后来聂士成腹背受敌埋下了伏笔。而后,从六月下旬一直到七月初,聂士成先是奉命攻打天津租界十余次,差点攻下。当时西方军队称聂军是中国最强悍的军队。
义和团就不用说啦,打砸抢嘛。聂士成派兵镇压,杀了不少人。当然,义和团除了打砸抢背后告状也是一把好手,不让我打砸抢,我就说你卖国通敌。反正,弄的聂士成心灰意冷,决心死战天津。七月初,义和团又抓了聂士成的一家老小,加上聂士成部下的一营新军和义和团串通,使得聂士成腹背受敌,七月九日,聂士成在城西八里台中炮阵亡。
苗族是蚩尤后代这点是苗族自封的还是汉族附会的,或者是汉族附会后反影响苗族的?
中华民族是多元一体的。这也就意味着,组成中华民族的不只有汉族,还有其他55个少数民族。在这些少数民族中,很多民族的始祖传说神话并不是炎黄。这里提到的苗族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苗族人人为自己的祖先是蚩尤。这在很多先秦两汉的史书中,都有详细记载。例如:王曰:“若古有训,蚩尤惟始作乱,延及于平民,罔不寇贼,鸱义,奸宄,夺攘,矫虔。
苗民弗用灵,制以刑,惟作五虐之刑曰法。……——《尚书·吕刑》/郑玄注:苗民,即九黎之后。后三苗民复九黎之德。——《国语·楚语》/韦昭注:九黎,黎氏九人,蚩尤之徒也。类似的记载还有很多,古代一直有蚩尤是九黎之君、苗民是蚩尤之后的说法。这种观点不只有古代的汉人是这么觉得,就连苗民自己也觉得他们的祖先是蚩尤,而非所谓的炎黄。
最好的例子是1990年代初,当时国内播放了一部名叫《炎黄二帝》的电视剧,其中将蚩尤刻画为愚昧的反面角色,遭到了苗族群体的抗议。根据资料记载,当时苗学会秘书长杨培德率先撰写了一篇名为《电视剧“炎黄二帝”播出引起苗族强烈不满》的文章,拉开了抗议的序幕。电视剧播放期间适值1997年初,当年春节后即为八届人大五次会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