意大利又贿赂提格雷王公蒙噶沙,给钱给枪给姑娘,只要你推翻皇帝承认合约就行。蒙噶沙的做法和孟尼利克二世完全一致。花了大价钱的意呆利一看是彻底没招了,还是开打吧!战前对比——悬殊的比例意大利:1.8万意大利士兵,约3000厄立特里亚雇佣兵,全军装备火器,另有大炮约70门。战略目的是把埃塞俄比亚打服,怎么打服,在哪打服没有准确规划,反正就是出兵打,基本处于XJBD状态。
埃塞俄比亚:前后动员兵力20万左右,因为黑叔叔记录有点模糊,准确数字不详。其中8万人装备了火药武器,火炮约有40门,很大一部分来自意大利的贿赂,还有和其他欧洲国家买的。其实看这战前对比就知道意大利根本不占优势,即使考虑士兵训练问题,意大利也没什么优势。因为在兵力和装备上埃军根本不落下风,除非埃军士气无比低落一触即溃,可偏偏当时埃塞俄比亚国家意识已经觉醒,士气上反而比意大利高。
意大利还有一个致命的短板,物资运输线路太长,后勤必须通过苏伊士运河,但运河运力有限,其他列强也得使用,所以意大利根本没法长期作战,必须速战速决。战争经过——欧洲电风扇初现1894年7月17日:意大利军团开始进攻,当日攻下卡萨拉,埃军各地领主分散作战,但主力开始在后方集结。1894年7月22日:意大利攻占卡什穆,基本没遇到什么像样抵抗,为了避免太快深入,意大利开始停止进攻,稳扎稳打。
1895年1月12日:意大利连续打败8个地方领主部队,他们觉得埃军确实挺菜,开始准备全面进攻。1895年3月4日:意大利全面出击,攻陷北部重镇阿迪格腊特,这次他们确定埃军确实挺菜,开始分兵进攻。1895年12月7日:意大利军团分成12个小股部队全线推进到埃塞俄比亚中部地区,兵已经分的足够散,后勤也拉的足够长。
埃军在巴拉蒂埃里地区开始反击,他们选择了战斗力较弱的厄立特里亚雇佣兵打,用30000人包围了雇佣兵驻地,将其全歼并杀死意大利指挥官托斯里少将。1895年12月17日:意大利总司令巴拉蒂埃里听到战败消息后命令意军向阿杜瓦地区集结,布置伏击圈,准备决战。1895年12月19日:孟尼利克二世亲率集结完毕的10万大军北上,抵达阿杜瓦地区。
1895年12月21日:意大利在阿杜瓦庞大的伏击圈布置完毕,准备把埃军引诱进去全歼。1895年12月22日:孟尼利克二世抵达伏击圈外围驻扎下来,和意大利军对峙。1896年2月29日:对峙快三个月的意大利补给即将耗尽,决定在夜间进攻埃军,然而这群逗逼在阿杜瓦待了三个月还没熟悉地形,被山坡的荆棘丛把部队给分割了,到天亮还没接触到埃军阵地。
1896年3月1日:埃军侦查发现意大利部分分散,采取正面突破加侧翼包抄的方式迎战。在意大利优势火炮下,双方激战到中午埃军仍未完成对意军的分割,12:27分,埃皇将3万的预备队(没错,人家黑叔叔也是玩预备队战术的)投入正面战场。战场均势被彻底打破,意军完全被分割包围,几乎被全歼,残余部队突围向北撤退。1896年3月7日:孟尼利克二世追击到原来的边境,下令停止进攻,并以包围在默克莱的1000余名意大利部队为条件要求和谈。
战争结束,埃塞俄比亚大获全胜,共歼敌1.1万,俘虏3000余人,入侵意军主力基本不复存在。战争结果——欧洲笑柄意大利1896年10月26日,经过漫长的谈判,双方签定了《亚的斯亚贝巴条约》,条约规定意大利承认埃塞俄比亚主权独立,埃塞俄比亚承认意大利对厄立特里亚的殖民统治。同时埃塞俄比亚释放所有战俘,意大利作为战败方赔偿埃塞俄比亚1000万里拉。
如此卡脸的结果让意大利举国震惊,纷纷开始上街闹事,军队司令官和首相被扔上了法庭。然而意大利逗逼们的要求不是再次出兵报仇,而是全面从非洲殖民地撤军,继续关门过小日子。好吧,对这群二货的脑回路我实在理解不能。就这样,意大利沦为全欧洲的笑柄,德国铁血宰相俾斯麦嘲讽为“意大利有个好胃口,可惜没有好牙口”。几乎所有国家见到意大利人都拿被黑叔叔糊了一脸说事儿,把这群二货憋屈到内伤又无可奈何,似乎我突然理解了为啥二战时期墨索里尼要惨烈的报复社会了.....战争总结——全是巧合这场战争能总结的东西真的不多,在战略、战术上乏善可陈,没啥经典的谋略。
只能说欧洲最菜的意呆利不幸撞上了非洲最强的埃塞俄比亚,意大利逗逼在战争中不停的犯错,比如贿赂皇帝、比如分兵、比如补给不足还长期对峙。而埃塞俄比亚赢在没有犯错,就是占着主场优势稳扎稳打,唯一值得称道的东西不在军事上,是他们强烈的国家意识,这种意识让他们能够保持团结,以极高的士气迎战,以强烈的牺牲精神夺取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