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加强出菇期管理:出菇前或出菇期,发现培养料含水量过低或干燥时,及时用竹竿或小木棍于傍晚在床面打洞,洞距15~20厘米,洞深达到床底,每个洞内注入足够的水。灌水后揭膜,第二天早上再盖上膜,以保证床面较高的湿度。若在室外露地栽培,床面除打洞灌水外,对菇床四周的土壤也要浇足够的水,防止干燥的土壤从培养料中吸取水分。
(三)农药、化肥中毒病农药中毒后床面该出菇时无菇长出,或出菇很少或出畸形菇。一般在用药后第一批菇出现中毒症,以后各批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轻或消失。床上的畸形菇主要是菌盖和菌柄分化不正常。化肥(如尿素)中毒后,平菇正在生长的菌丝、菇蕾或幼菇变黄,萎缩,最后死亡。1、发生原因:出菇前或菇生长期,喷敌敌畏或杀虫双用量过多或浓度过大,引起农药中毒。
菇农为提高产量,对床面喷洒尿素过多会引至化肥中毒。2、防治方法:平菇(包括蘑菇和木耳)对上述农药和化肥比较敏感,如使用不当,就造成产量损失。(1)用敌敌畏喷洒或熏蒸床面时,严格控制用药量,特别是温度较高时,药液稀释800倍或每立方米空间用10%敌敌畏乳油10毫升。(2)如果对床面追施尿素时,其浓度不能超过0.2%,即50千克水中尿素不能超过100克。
二、传染性病害软腐病、青霉病、细菌褐斑病、细菌性腐烂病及病毒病。1、软腐病:软腐病属于真菌性病害。得病子实体呈水渍状软腐,发软的子实体表面粘滑、湿润,但无臭味。(1)发病条件:毛霉是一类弱寄生菌,平时生活在许多有机物质上,空气中也浮有其孢子,当遇到衰弱的平菇子实体时,在高温和通风不良的菇房内,很快发芽侵害子实体导致发病。
同一菇床上,有渍水的地方容易发病。(2)防治方法:①预防床面渍水。②及时采收成熟的平菇子实体。③防治害虫,以免传播病菌。2、青霉病:青霉病是一种青霉菌侵害引起的,属于真菌病害。幼菇发病一般从顶端向下出现黄褐色枯萎,病部表面生绿色粉状霉层,霉下面的菌肉腐烂。(1)发病原因:病菌为弱寄生菌。存在于多种有机物质上,很难侵害健壮的平菇子实体。
当培养料的酸碱度在4左右时,含水量不足,空气湿度较低,菇蕾丛生而缺乏营养,幼菇生长瘦弱,就容易受病菌侵害发病,如果菇床上残留有菇根或菇桩,更有利病害发生发展。(2)防治方法:①控制培养料呈中性至弱碱性:这样平菇的菌丝可以正常生长,而病菌受到抑制。用1%石灰水调节酸碱度最经济。②清理菇床:及时清除采菇后留下的残余部分和生长瘦弱的幼菇。
③病害发生初期,喷洒25%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倍液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液。3、细菌褐斑病细菌褐斑病又叫细菌性污斑病、细菌性斑点病、褐色污斑病。病原菌为托拉斯假单孢杆菌。(1)发病原因:该病菌分布广泛,可以由培养料、覆土或管理用水带入菇床。高温高湿,特别是菌盖上有水滴或水膜时有利于病害发生,在比较干燥的子实体上虽然可以存在病原菌,但不引起危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