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苏联首次实现软着陆,并第一次在月球表面拍摄照片 】1966年1月31日,苏联人再接再厉,带着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软着陆月球使命的“月球-9号”发射升空。两天以后,“月球-9号”在环月轨道开启制动火箭,在距月面480米高度时,制动火箭让下降速度降为接近0,探测器在空中静止悬停了几秒,这个瞬间,被气囊包裹的登陆器象豆荚里的豆子那样被弹出,在气囊保护下成功软着陆月球,并利用“不倒翁”原理摆正位置、张开天线,而制动火箭减速平台则完成使命,坠落在附近。
?苏联人的定位技术十分先进,“月球-9号”准确降落月球风暴洋的一片平原里,这是人类有史以来首次实现探测器在月球表面软着陆,同时也是第一次在月表拍摄到完整的照片,其划时代的意义不言而喻。世界上第一张在月表拍摄的月球照片?1966年5月30日,美国人紧跟苏联发射了“勘测者1号”,6月2日“勘测者1号”在月球风暴洋西南部成功软着陆,美国人紧赶慢赶,可惜还是比苏联人晚到月球4个多月。
二、为什么苏联载人登月却没有成功a【总设计师突然因痔疮手术去世,火箭设计不合理】和美国佬探月竞赛一再领先,让苏联载人登月总设计师科罗廖夫颇有些飘飘然。他设计的登月舱制造也非常顺利,相比笨重的美国登月舱,它看上去精致小巧得多——制造工艺那是没说的。因为采用昂贵的钛合金,重量更是比美国同行轻了不少。苏联的探月飞船总共乘坐2名宇航员(比美国少1人),而登月舱只需要1名宇航员,登月的时候,一名航天员在围绕月球飞行的轨道舱,一名航天员搭乘登月舱落月,这在技术上比美国方案更稳妥、更安全。
真正的问题出在运载火箭上,原本载人登月火箭有三种方案:分别是科罗廖夫的N1火箭、切洛梅的通用型运载火箭UR-700以及扬格利根据现有的R-16洲际弹道导弹提出的R-56火箭。后两种方案使用大量成熟技术,对现有火箭修改很少,虽然不是最先进,但胜在比较稳妥。但志得意满、精力旺盛的科罗廖夫却力推自己的N1火箭计划,在“一长制”、“一言堂”盛行的苏联。
科罗廖夫利用权力将N1火箭强行通过,众人自然无可奈何。科罗廖夫(1907-1965),苏联卓越的宇航事业设计师?不幸的是,1965年底,不到59岁的科罗廖夫忽然由于痔疮手术并发感染去世了!这太让人震惊了,苏联载人登月的总设计师没了,后面他所拍版定下的N1火箭马上开始状况百出……1969年2月21日,N1火箭第一次试验,在苏联哈萨克斯坦发射基地还没升空就炸了;同年7月3日,进行了第二次试射,火箭在发射后飞离地面9秒就栽回了地面………b【耸人听闻的是:据说第三次发射成功了,一名苏联人登上了月球,但因为机械故障永远长眠在了那里】据说还有神秘的第三次发射,甚至有人说这一次发射成功了,苏联载人飞船顺利进入环月轨道,一个苏联人进入登月舱来到了月球,但因为返回时登月舱故障,他再也没有回来———苏联当局对此传闻忌讳莫深、秘而不宣。
或许真的有一名可怜的苏联宇航员永眠在月壤之下。—————————----------附录:苏联的其它探月成就外星球上跑得最远的探测车,整整48年过去了,无人能及1973年1月8日,苏联成功发射“月球车2号”,其配备了新型核能电源,这样它在月球的漫漫长夜无需休眠,仍然能继续工作。(这一点我们的玉兔2号至今仍做不到,我们的月球车由于采用太阳能供电,因此月夜必须停下来“休眠”)1月15日,“月球车2号”在“澄海”驶下底座开上月面,澄海地形比较复杂,“月球车2号”在核电池强力驱动下,开足马力弯弯曲曲跑了39公里,传回了8000多张图片,这个记录至今没有任何国家的探测车能够打破——无论是在月球还是在火星。
?世界第一个登陆月球并自主返回的无人探测器1970年9月12日,月球16号发射升空。它将飞至月球“挖土”并回到地球。这是世界上第一个登陆月球并自主返回的无人探测器。月球16号落月过程堪称完美,在反推力火箭的助力下,它稳稳地落在了月球“丰富海”。让人惊叹的是,苏联人这次无人探测器的降落是在月夜进行的——整个降落过程都看不见月面!可见当时苏联的测控技术之先进。
紧接着,“月球16号”伸出一根钻臂,9分钟后,钻头已经钻进月壤35cm深处。随后,收集到的月壤被放入一个与钻头相连的容器。在月面工作了26小时25分钟后,“月球16号”上升发动机根据地面指令点火,启程返回地球。?1970年9月24日,“月球16号”返回舱成功返回地球,并依靠降落伞平安着陆。?“月球16号”的成功使苏联不需要航天员用生命冒险,就实现了对月球的探测及返回,还取回了105克月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