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表情显示,她对这一理由深信不疑。所以在平壤,普通人坐的交通工具,要不是坐地铁,要不是坐公交车,步行和骑自行车的人居多。②、在朝鲜 ,蓝色牌照是单位车,黄色牌照是私人车(往往是奖励给有杰出贡献的运动员、科学家等),黑色牌照是军车,红色牌照是外国人车。③、平壤和开城都看到了自行车专用道,导游说这给大街小巷骑车的人民提供了方便。
还问我们,中国骑车的人多不多。我说挺多的,然后解释了共享单车的操作。她未予置评。④、普通的朝鲜人没有护照,根本无法自由出国。能踏上国际列车的,不说非富即贵也得是衣食无忧。⑤、在朝鲜出租车的费用是非常贵的,起步费三公里2美金,折合人民币14元,只有少数人在平壤才打得起车。而我们外国游客是没法打车的,就算有他们也不敢载你,普通的游客是不可能单独在外打出租车的,能在外打车的基本都是偷偷溜出来的。
⑥、平壤地铁是世界上最深的铁路系统之一,跟我之前去过的格鲁吉亚地下铁有一拼。本以为会像我们这里的地铁都是广告,没想到平壤地铁里面主要都是报纸和宣传画,而公车站等地方也是,风景画居多,不过经济计划也不需要广告。地铁票是5朝币坐一次,外国游客不用买走专用道。我还以为平壤地铁像是我国的地铁一样,起码有个关门的提示音,再有个报站,结果一样都没有。
关门都是直接砰就关了,至于坐到哪个站,我压根就不知道,毕竟没有报站,所以很佩服平壤人民,怎么记得自己要去哪个站呢。有趣的是下车的时候,本来门口挤满了要上车的人,李导游跟人们吼了一句不知道什么(我猜比如是:让开,这是外宾,注意影响!)堵在门口的人瞬间分开左右两排,就像一片海水被劈开两半中间露出安全的通道。
⑦、平壤的晚高峰,电车拥挤至极,但等车的人们排着长得看不到头的队伍,没有人插队,每个人都显得不紧不慢。6、朝鲜的饮食李导游问我,你们那里什么地方的人最小气我假装没听懂让她再说一遍。她说,中国、什么地方的人、小气,上海吗?我赶紧说,是你误解了。李导说,在我们朝鲜,开城的人最小气。到了餐厅我才明白她说的小气是什么意思:因为开城喜欢把饭菜弄成很小的一份一份盛在铜碗里。
虽然量小,但人家碗多,十二铜碗套餐,看着少还是能吃饱的。在朝鲜吃饭,新鲜蔬菜特别的少,都是腌菜,而且不管去哪家店吃,炒的肉菜都是一个味道,一种类似于大酱汤的调味品味儿。朝鲜冷面跟东北的改良版酸甜口味不同,要根据自己的口味调味,主要是加醋、芥末和酱油。朝鲜最出名的啤酒要数是大同江啤酒,我喝了一丢丢,感觉小麦味道还是挺重的,不过这个东西容易上头。
朝鲜人也喜欢吃泡菜,种类挺多的。去一次需要花费多少钱去朝鲜需要报团,最常规的是四、五日游,一般常规的行程吃住游是3000~5000元不等,一日游(750~800元不等)得很少,毕竟从丹东出发的一日游以新义州、东林郡为主,这才刚到起点就结束。需要注意的是各个旅行社的报价不同,而且季节不同,或是有节假日,价格都是会浮动的。
找一个靠谱的旅游社的话,去朝鲜旅游花不了多少钱,因为没有强制购物消费,也基本没有自费项目。最多会向你介绍吃一顿人参鸡汤,如果同意要吃,记得是一顿是260元或280元人民币吧。若是秋季去旅行,喜欢看表演,那里有10万人大型团体操“阿里郎”,现在更名“辉煌的祖国”。每人是收800人民币,本来我想着这么贵的票到底是值不值?最后,同期去的朋友看完个个都说很值得。
这个是自费的,也看个人意愿。我问李导游,团体操的参演者有没有酬劳,她说,那些被选中的人都是很光荣的。简而言之,一次要花费多少钱,这个是没有固定答案的,若是没有参加自费项目,没有去购物消费,那花费主要是在报团上。结语我真正到了朝鲜 ,看到也听到了一些事,我又动摇了、困惑了,我不知道眼见是否为真,耳听的哪一部分可信。
在物价飞涨的年代你见过哪些商品几十年如一日从未涨价?
感谢邀请。打火机、口香糖身价恪守不渝这10年间物价飞涨,百姓感触最深的就是钱不经花,但是有细心的市民留意到,绿箭口香糖在零食中身价恪守不渝。“上中学时,一支5片装口香糖零售价格1.5元,10年过去了,很多物品都因原材料成本、人工成本增加等因素,提高了终端售价,但口香糖仍维持这个价格,确实令人佩服。”提及未涨价的东西,有网友第一反应就是口香糖。
口香糖的身价仅仅是未涨价物品中的一个样本,一些抽烟的烟民发现,打火机的价格也没有变化。“10年多来,普通打火机零售价基本维持0.5元-1元,买烟是时常会稍带买一个打火机,别看它不起眼,烟瘾来的时候作用大着呢”。其实日常生活用品中袋装调料的价格也大多未涨,网民们找出了不少日常食品中不涨价的。如袋装的酱油、黄酒、普通的盐,跟10年前一样,还是大约1-1.2元每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