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后,在迎立国王的问题上,保加利亚人没有向俄国人屈服。为了对抗俄国人的势力,保加利亚人迎立了奥匈帝国推荐的斐迪南·冯·萨克森-科堡-哥达为新的保加利亚亲王,并得到了其他列强的首肯,是为保加利亚亲王裴迪南一世。因为王室源出于德国,所以保加利亚人在情感上倾向于德国和奥匈帝国,这也影响了保加利亚在两次世界大战的阵营选择。
裴迪南一世是一个刚愎自用的专制君主,他在1908年将保加利亚由公国提升为王国,自称为保加利亚沙皇。随后,裴迪南查阅历史文献,确定了他毕生的目标:恢复保加利亚在巴尔干半岛的霸权,以便他名正言顺地成为保加利亚人的沙皇而名留青史。缩小版的保加利亚实力不足,无法独自面对巴尔干半岛上的土耳其、塞尔维亚、希腊等国,因此,保加利亚开始了外交战场的纵横捭阖,利用巴尔干民族对土耳其统治的不满,组织了巴尔干同盟。
在1912年10月18日,战争爆发,黑山、保加利亚、塞尔维亚、希腊向土耳其发动进攻,保加利亚出兵最多,达到35万人,可见是下了血本。第一次巴尔干战争土耳其惨败,被迫割让了大片的领土。保加利亚以出兵最多,功劳最大为由,要求获得更多的土地,且态度强硬,不容商量,因此保加利亚把周边国家得罪了一个遍。1913年7月,距第一次巴尔干战争结束不到半年,保加利亚周边所有的邻国又组织起来对保加利亚反攻倒算。
“国小而不处卑,力少而不畏强,无礼而侮大邻,贪愎而拙交者, 可亡也”,保加利亚没有中国的政治智慧,因此在第二次巴尔干战争中,保加利亚输的干净彻底,丧失了大片刚刚通过战争获取的土地。(1914年时的保加利亚)可是这位斐迪南一世并没有放弃他的梦想,一年后第一次世界大战爆发,奥匈帝国向塞尔维亚宣战,塞尔维亚向保加利亚求救。
斐迪南一世企图趁火打劫,夺回当年失去的领土,不顾部分议员和人民的反对,向塞尔维亚宣战。1916年9月保加利亚又向罗马尼亚宣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保加利亚获得了大扩张)第一次世界大战同盟国失败,保加利亚王国再一次受到削弱和瘦身,基本形成了现在的版图。裴迪南一世由于一意孤行,带给国家极大的灾难,被政变推翻,他的长子即位,此即鲍里斯三世。
这位国王就比较务实多了,一开始即位时还做起了“无为而治”,后来欧洲国家深陷经济危机,集权统治不断被建立起来,鲍里斯三世在经历过两次军事政变后,也有样学样地建立起了军事独裁政权。在外交方面,鲍里斯三世避免选择站队。随着德国经济的恢复和军事能力的增强,在巴尔干半岛的传统的影响力得到恢复,保加利亚也不得不仰德国鼻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