伊朗王朝的末代王后是法拉赫·巴列维,她是国王礼萨·巴列维的第三任王后。那么,身为末代王后的她又有着怎么样结局呢?(法拉赫·巴列维旧照)1938年,法拉赫出身于伊朗一个贵族家庭,她的祖父做过沙皇驻伊朗大使,父亲是一名军官,母亲也出身显贵。法拉赫是家中的独女,从小就很得父亲疼爱。可惜在她9岁那年,父亲因病去世。
在父亲走后,家境一度陷入窘境。为了节省开支,法拉赫不得不随母亲寄住在亲戚家中。尽管如此,法拉赫还是受到了良好的教育。1957年,在国内完成学业后的法拉赫,被送到法国继续进修建筑学。在法拉赫即将毕业那一年,伊朗国王巴列维出访法国。法拉赫作为留学生代表,在伊朗驻法国领事馆晋见了巴列维国王。此时,巴列维国王才和第二任王后索拉亚离婚不久。
说起来,巴列维国王对索拉亚并非没有感情,遗憾的是索拉亚迟迟没有生育,这让国民忧心忡忡。以至管理国王日常的“贤人委员会”不得不以宪法的名义对巴列维国王施压,让他离婚再娶。由于不能修改宪法,巴列维国王最终只得妥协,并通过电台,发布了他和索拉亚离婚的事实。当21岁的法拉赫站在巴列维国王面前时,她那优雅的谈吐和高贵的仪态深深打动了巴列维国王。
(身披婚纱的法拉赫与巴列维国王)在巴列维国王的追求下,两人很快就决定了终身,并于同年12月举行了一场盛大的“世纪婚礼”。婚后,法拉赫先后生下二男二女,为巴列维解除了没有子嗣的危机,同时也巩固了她在王室中的地位。最让巴列维高兴的是,法拉赫不仅是一位好妻子,还是一位志同道合的好伴侣。巴列维由于从小就在欧洲国家接受西方教育,因此他对西方的教育和制度等都非常推崇。
当时的伊朗贫困落后,文盲是民众中的大多数,权力和财富只掌握在教士集团和贵族手中。大多数人生活在底层,饥饿和疾病让他们的人数大为减少。在巴列维看来,伊朗之所以一直得不到良好的发展,和国教伊斯兰教不无关系。再加上英美国家支持伊朗实现君主立宪制,因此巴列维凭着这层关系,决定大力改革,推进伊朗现代化发展的进度。
巴列维在土地、制度、医疗、教育及妇女权利等方面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在巴列维的努力下,穷人得到了土地,工业也不再归国家所有。由于教育和医疗都得到了扩充,有机会受教育的人增多,贫困的农村也实现了免费医疗,许多病人也得到了康复。此外,女性的地位也得到了提高。在这之前,受伊斯兰教的影响,伊朗女性一直屈居于男权之下,她们的穿着和行为都受到了极大的约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