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然,如果能打开海外市场,就像是卖口罩、卖检测试纸,那么机会还是很多的。因为未来不缺房,所以抛开房价,过往20年,总体的通胀率其实在平均3-5%,而医疗的通胀率在10%以上,可见这个行业的吸金能力和发展前景,是长期跑赢大众通胀的。食品饮料赛道食品饮料的大赛道,其实并不用做过多的解释。只不过最近两年的细分领域,真的是太精彩了,导致散户的认知一下子出现很大的增长。
白酒的茅五泸,酱油的海天,食用油的金龙鱼,奶制品的伊利等等。这些个赛道的成长逻辑,主要有四个。第一、总体销量的上涨。销量的上涨,其实不需要多说,主要是在于市场需求的增长和渠道的多元化。当然,最近几年,其实从销量上来看,即便是头部企业,也都开始慢慢出现瓶颈。毕竟整体的人口基数已经不在扩张,居民的消费力水平也已经遇到瓶颈。
由于全国一盘棋,产品价格是一致的,那么在三四五六线城市饱和后,总体的销量上涨,一定会慢慢放缓,甚至于持平。第二、产品价格的上涨。产品的价格上涨,是靠通胀带动的,也是消费类个股抗通胀的主要因素。当货币越发越多,当CPI缓慢上涨,食品饮料的价格上涨,也就成了自然。当然,除了供不应求的茅台,大部分食品饮料的企业涨价,也都是相对比较谨慎的。
每年2-3%的提价幅度,还要根据原材料价格的影响来判断,一般不会轻易调价。长远来看,总体价格和通胀的价格是持平的,企业的利润增长,也至少在价格层面没有太多的劣势。这不像是家电行业,产品升级换代,但是价格却几乎不怎么涨。第三、市场占有率的提升。市场占有率,其实是当下各大食品饮料公司的必争之地。说白了,蛋糕如果就那么大,谁抢的份额多,谁就更赚钱。
这时候,头部的企业主要是打品牌,成本并不是特别高,而腰部的企业有可能就会压缩利润去走促销,薄利多销企图打开市场,而尾部的企业,一般就摇摇欲坠了。市场占有率和品牌知名度的关系其实很高,因为大部分终端消费者还是认品牌的。当然,这还会和一部分的销售渠道网络相关,除了线下的经销商,现在网络直播带货的红利,也是有助于帮助提升市场占有率的。
第四、成本控制和效率化。最后一条,其实对于头部企业和生产量大的企业更有优势,就是成本控制和效率化。越大的企业,越容易控制成本,毕竟上下游的价格话语权都在自己手上。至于效率化这件事,就看一家企业到一定规模后的内部经营能力了。很多企业的毛利润率并没有太多的变化,但是净利润率却在缓步提升,这本质上就是一种效率提升的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