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那个人就是道德洁癖、精神洁癖相当严重,无端被舆论受不了的。”多数认识洪若潭的人几乎都提到其性格中颇为极端的一面。洪若潭的姑父曾说其是个完美主义者,容不得半点瑕疵。这些在洪若潭日常生活点滴中可窥见一斑。常去洪家别墅做客的林姓朋友介绍说,在洪家别墅抽烟不能弹烟灰,甚至有时等不及客人离开,洪若潭就开始打扫卫生,可见其对洁净的追求已到病态程度。
而洪家别墅庭院内的松柏间距都严格控制在90厘米,毫厘不差,可见洪若潭对细节的追求已颇有强迫症倾向。还有一次,一位朋友说洪若潭收藏的茶壶是赝品,洪若潭居然当场将茶壶摔碎。洪若潭对完美的追求就是这样刚烈极端,也正是源于这种偏执,其不仅对妻儿负责,而且热心公益,对当地教育以及彰滨工业区贡献极大。洪若潭苦心维护自己完美形象,却被母亲与兄弟破坏。
也许洪若潭自知如果杀害母亲、兄弟,社会舆论依旧不会放过其家人,遂采取“灭门自尽”最惨烈方式报复,以便母亲与兄弟永远生活在阴影之中。结语如果换成其他性格的人,也许面对压力会不以为意,然后逐渐化解。可洪若潭作为极端完美主义者,钻入牛角尖就难以摆脱各种洁癖桎梏。其实完美主义者表面自负,内心却极度自卑,很少看到自己的优点,而是更多关注自己的缺点,如果长期受挫就很容易导致习得性抑郁,从而会逐渐形成恐惧和逃避心理。
我们反观洪若潭性格就是完美主义中最为广泛典型的社会期许型:害怕负面评价,过度迎合社会期待的高标准,一旦出现瑕疵就害怕遭到世人贬损或看不起。所以巨大压力并不能成为动力,反会使其失去动力陷入颓废。完美主义就是一种病态,只有懂得顺应、接纳不完美的自己,才能更健康生活。可是洪若潭无法认知自己极端追求完美的病态成分,无法容忍世人的白眼,所以才会采取极端死亡方式,甚至其完成死亡过程都透着完美主义的影子。
洪若潭有了自尽倾向后,就开始购买焚化炉筹谋离开这个世界的方式。2001年9月3日,洪若潭夫妇在银行提取2000余万现金,分别以委托代理人、亲自还款以及汇款方式,给贸易伙伴或亲戚还钱。9月4日上午9点,洪若潭夫妇赴台中看望妻兄姚瑞吉。下午,一位代理人电告洪若潭,其归还现金中有一张假钞。不到二十分钟,洪若潭亲自拿一张真钞来换。
9月5日凌晨四点三十七分,路口监控录像显示洪若潭夫妇驾车向二林市区开去。九点四十七分,洪若潭夫妇返回,也许他们就是在这段外出时间给妹妹邮寄了遗书。随后洪若潭夫妇就按部就班启动自尽计划,甚至临终前连拖鞋都要摆放的整整齐齐。洪若潭在遗书中告诉妹妹,要将他们夫妇的骨灰磨成粉投入大海,不举行仪式,不入祖先牌位,不入塔里,一切回归大自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