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个主角,是塔列朗。他聪明地意识到同盟中分成了两个敌对阵营——一方是想吞并波兰的俄国和想吞并萨克森的普鲁士;另一方是想竭力阻止俄国和普鲁士吞并行动的奥地利和英国。塔列朗靠他高超的技巧,让双方互相恶斗,使自己的国家法国免受曾遭受法国凌辱10年的欧洲各国的报复。 另一个主角,是奥地利的首相梅特涅。他是哈布斯堡王室外交政策的领袖。
他极力维护旧秩序,反对法国革命和一切革命。后来,他在1848年的革命浪潮中,发现自己成了欧洲最招人恨的人。 亚历山大,据说是在塔列朗、梅特涅等人的建议下,才提出建立一个“神圣联盟”的。他不知道,给他提这个建议的人,真正的目的,是为了让他不要过多插手国际事务。建议者依照《圣经》,给亚历山大描绘了一幅美好的世界图景,而且,也并不妨碍他对波兰的吞并。
他欣然接受了——不论在智力还是在外交经验上,他都玩儿不过那几个老谋深算的建议者——不少西方学者这样评判。 “神圣联盟”背后有五国的强大军队做后盾。当意大利和西班牙爆发一系列反对专制制度的起义时,“神圣联盟”进行了血腥的镇压。甚至在希腊人民起来反对土耳其暴政的时候,亚历山大也拒绝支持信仰同一宗教的希腊人民。
这次会议后,亚历山大交由奥地利首相梅特涅公爵处理欧洲事务,他自己返回了俄国。 西方学者说,神圣联盟之后,欧洲进入了一个“大反动的时期”,几乎涉及到了各个国家,具体不再细说。 总结一下—— 亚历山大在抗击拿破仑的卫国战争中,是发挥了重要作用的;在后来打败拿破仑的欧洲战事中,也出力很大;欧洲君主,一方面对他很感激,另一方面又对他处处防范,不愿意让他成为欧洲的新霸主,这里面有各国王室贵族利益的根本性原因,也有基督教和东正教分歧的原因;亚历山大曾在欧洲受到欢迎,包括保皇党们唱的各种各样的赞歌,但应该没有把亚历山大歌颂为“神圣王”的情况——在西方,拥戴为王,必受其统辖,这是各国的王公贵族都不会干的。
俄国以720万美元的价格把阿拉斯加和阿留申群岛卖给美国,为什么美国是有苦难言?
阿拉斯加对于今天的俄国而言,是巨大的耻辱和空前绝后的赔本买卖。它告诉我们这样一个道理,再穷也不能卖国!直到2014年,普京吞并克里米亚半岛后,因为欧美的制裁,俄国的民众还一度高呼“Аляска наша ”(阿拉斯加是我们的),并且“畅想”出各种收复阿拉斯加后的“喜悦”。遥想当年,感觉最亏的还是大多数的美国人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