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像阿迪,但凡做好中国市场和北美市场,超越耐克也不是什么难事。但是现在,我们的民族运动品牌想打到国外市场,非常难。紧接着讲一下,为什么非常难——也就是为什么我刚才说我们的民族运动品牌在运动产业价值链上没位置。价值,基于人们认可。我认可你,我就有很大概率买你的东西。如果我不谈认可,都不认识你,干嘛买你的东西?便宜我就要买吗?耐克、阿迪的价值在哪?全是外观设计、技术应用和广告投放吗?如果真这么觉得,那就走偏了。
可以讲,这些都不难超越,国产鞋也有能力、有钱做这些。真正难的是做文化、挤进价值链。一双耐克鞋,为什么卖得这么贵还有大量的人买?耐克等品牌,扶持了整个NBA运动产业的发展,相辅相成,做到你认可NBA,就认可耐克的程度。阿迪也一样,你认可欧洲足球,可能就会认可阿迪达斯。在篮球、足球等运动产业的文化里,耐克、阿迪这些牌子都是深深根植其中的,处在价值链的顶端,品牌化非常成功。
你认可NBA,认可科比,那么你去买ZK系列就很正常。除了运动产业的价值链,耐克、阿迪等已经将它开发到极致,这些品牌还积极探索自己在“时尚”领域价值链中的位置,在这条价值链上攫取利益。现在来看国产鞋。先问,国内的篮球、足球FANS们,是不是还都在看NBA看欧冠?对的,国内球迷市场跟国外球迷市场有很大相似,都是欧美运动文化输出。
国产鞋,在自己国家,居然找不到文化土壤;国产鞋,在已经非常成熟的运动文化价值链里,找不到自己的位置,一度靠做代工厂挣钱!很显然,国产品牌靠签约奥尼尔、韦德、汤普森、巴蒂尔这些人来卖自己的鞋,实际就是拼命想在国外运动产业链上刮点油水养活自己。无论阿迪还是耐克,都是陪着一项、多项运动一起成长,最后攫取胜利的果实。
安踏的flashfoam是仿造阿迪达斯boost吗?
其实说仿造就太偏激了一点,毕竟是来自同一家鞋底公司的(安踏的flashfoam和阿迪达斯的boost同样来自同一家公司)所以不存在仿造不仿造的。并且两者又太多不一样的地方了。我们先说安踏的闪能科技吧(flashfoam)就以我这几天上脚给我个人的感觉就是弹性好,就除了弹性好就感觉没什么区别了,还有就是安踏的这个闪能科技真的不是软,是有一点点的软。
也就是说新鞋穿上脚给人感觉是软的,穿久了就像是你把鞋子的中底给踩实了一样。只有在我们运动过程才会就是说才有比较平时走路时鞋底给你的软的感觉,应该说这是安踏闪能科技的弹吧毕竟说到底也没有很软,我个人感觉安踏的这应该闪能科技用在篮球鞋上是最好的。汤普森第四代就是闪能科技的中底的,就我上脚的感觉来说中底这一块也是感觉挺完美的了我们再说说阿迪达斯的boost,我相信每一个有穿过boost的人都知道boost的软,弹,我相信有大部分人也是因为这个原因选择的boost说到软这块我觉得安踏闪能远远不是boost,因为boost给我个人的感觉就是比安踏的闪能更细腻,给人穿着过程中脚的一种满足感,反馈要更明显于闪能科技,穿起来感觉就像踩着棉花糖一样,Q弹Q弹的。
穿上脚的感觉就像是boost是一颗一颗小颗粒拼起来的一样,安踏闪能的感觉就是一整块的感觉,这也许是boost比闪能科技要更受人喜欢的原因之一吧。细节处理的·更好。总的来说人创造的东西跟人是一样的没有什么十全十美的,当然这两个都是很出色的中底科技,毕竟来自同一家公司的中底也不用再做过多的比较,相信在以后我们还可以看到更多更好的·中底技术。
为什么安踏鞋和衣服也就200到400左右,而斐乐阿迪新百伦都是400-1000多?
第一,品牌前期的投入,第二,用料完全不一样,比如,低端的衣服用棉基本上都是等外级的,而中高端衣服用棉基本上都是一,二级棉花,一级与等外差价很大,品质完全不一样,第三,设计,做工,品质品控低端与高端的完全不一样,综上,一分钱一分货,贵有贵的品质和价值,便宜的也有便宜的市场,消费层次不同,追求生活品质不同,仅此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