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节跳动的用户规模已经非常接近腾讯系。现在字节跳动的用户数、在线时长、用户的留存率、月活数已经越来越接近于腾讯系的规模,其中在线时间已经超过腾讯系的产品,头条的千人千面推荐机制让用户越用越着迷,使用头条非常着迷。我就是其中一个,我每天使用头条的时间最少5个小时。截至2019年7月,字节跳动旗下产品总月活跃用户数超过15亿,日活跃用户数超过7亿。
拼多多2019年年报成交额破万亿,活跃买家5.8亿元,淘宝、京东如何应对?
一直争议不断的拼多多:淘宝、京东的商业模式我们都非常清晰,但是对于拼多多商业模式一直争议不断。有人对段永平说,现在有美元就买拼多多,没美元就买茅台,然后感谢了段永平。但段永平是这样回复他的:“我从来没推荐过买拼多多。看懂拼多多商业模式不容易,我目前也没懂。”拼多多创始人黄峥曾经自称是段永平的徒弟,但如今连段永平都看不懂黄峥的创业项目了,真是有趣,更值得去研究!拼多多商业模式探讨;拼多多对京东的悄悄逆袭,为什么刘强东没有发现拼多多的模式,而放任拼多多迅速做大 ?拼多多多黄峥他嗅到了京东的短板,而专门设计出一套更有效率的体系模式来吊打京东,而京东却无还手之力。
拼多多的商业本质逻辑是先形成需求端的规模化订单需求,掌握需求定价权;再倒逼规模化的生产端的成本下降,出厂价自然下降,消费者自然能享受到便宜;这就是平常我们都理解的“买多了就给便宜点”的生意逻辑。拼多多就是集合起大量用户的需求,形成一个团购订单包;去刺激供应端,产生规模化效益,最终实现客户能够买到质优价廉的商品,供应端通过规模化也能得到合理的利润;整个交易模式就是规模生产到规模交易,提高整个链条的效率和社会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对比传统的沃尔玛或者京东、天猫;通常是我们先采购回来货物,然后通过自己的精细化运营,将商品卖出;京东或者沃尔玛的大数据需求分析系统已经非常厉害的去预估整个的消费需求。但是这里面有三个关键点:①本质上作为中间商,沃尔玛或者京东采购依然还是依据预估的需求进行采购,这样他们的采购一定不能达到最大化的规模效益;②从客户角度来说,平台商的采购成本不能最小化,这就决定了消费者承担的销售价格也不是最低价值;当然这不是说,平台商赚取了额外的超高利润;这是他的采购模式决定了平台商拿到的价格就不全是规模化效益下的价格,根源出在这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