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出菇。覆土20天左右,菌丝开始吃透覆土层,这时菌丝发育粗壮,生长有力,开始逐渐形成原基并现蕾,开始出菇。姬松茸的出菇期管理依然是调控好温度湿度光照空间氧气含量等影响子实体生长的四大要素。【1】温度。姬松茸的子实体可以在20~32℃条件下生长,但最适宜温度为25℃左右,低于20℃,生长缓慢。32℃左右生长过快,质量较差。
【2】湿度。空间湿度能保持在90%左右即可。【3】光照。子实体生长需要散射光刺激,才能生长,否则容易形成畸形菇,按散射光状态调节空间光照。【4】空间氧气含量。需保持良好的通风环境,保证空间氧气含量充足,满足子实体呼吸需要。五,病虫害的防治。姬松茸的种植,和其他食用菌种植一样存在着病虫害。【1】病害。姬松茸的病害既有来自自身的生理性病害,也有来自于外部的侵入性病害。
⑴生理性病害。①病因及症状。生理性病害主要指的是因培养料含水量、酸碱度不适、覆土不标准或养菌期、出菇期温度、湿度、光照、通风调节出现偏差或错误,造成的菌丝生长慢、不出菇、烂菇、畸形菇和死菇。②防治办法。把造成病害的因素调节至正常状态,使之适宜菌丝体或子实体生长,经过一定时间的恢复,即可痊愈。⑵侵入性病害。
①病因及症状。因外来有害菌,诸如青霉、木霉、毛霉、链孢霉等侵入,致使培养料受到侵染,这些有害杂菌生长速度快,并快速的消耗培养料营养,使姬松茸菌丝体因缺少营养而萎缩消退,不能现蕾出菇。有些杂菌还能释放毒素,抑制姬松茸菌丝体生长,使之消退或死亡。②防治方法。A,保证培养料的新鲜、不带菌。B,培养料发酵及二次过程中,掌握好发酵温度和时长,彻底灭杀杂菌。
C,控制好种植场所的温度、湿度、通风,协调好它们之间的调控时间和办法,避免出现高温、高湿利于杂菌生长的环境。D,做好种植场所培养料运入前的消毒灭菌,养菌期、出菇期按时喷洒灭菌药剂,灭杀杂菌。E,对受到感染的培养料清除,并移出场所外,深埋或焚烧。清除位置,涂抹多菌灵等灭菌药剂,避免扩大侵染面。【2】虫害。
⑴种类及危害。姬松茸种植中,虫害主要是菇蚊、菇蝇、螨类、线虫、蛞蝓、蚂蚁等,它们或以菌丝体为食,或啃食子实体,为害菌丝体和子实体的生长。造成菌丝体消退、死亡或子实体烂菇、倒伏、失去商品性,甚至死亡。⑵防治方法。①做好种植前场所的杀虫,结合灭菌喷洒杀虫剂,杀灭害虫。②养菌、出菇期要定期喷洒菊酯类杀虫剂,预防虫害发生。
③种植场所门窗和与外界相通的所有通道要安装封闭严实的防虫网,避免害虫飞入和爬入。④种植场所内要安装粘虫板,杀虫灯,杀灭进入的害虫。以上就是姬松茸的种植方法和管理技术。在此,再次强调,松茸和姬松茸不是同一种食用菌。尽管姬松茸也有很高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但其因可以种植,价格远不及松茸。松茸的营养价值和药用价值不可替代。
中国四大产地的松茸在哪里?各有什么特点?
松茸,学名松口蘑,也称谓松蕈、台菌。是一种纯天然的珍稀名贵食用菌类,有“菌中之王”的美誉。是松栎等树木外生的菌根真菌,新鲜的松茸菌盖呈褐色,菌柄为白色,菌柄较粗,菌盖较小。松茸对于气候、生长环境要求极高,一般长在无污染、人迹罕至的高山林地。在我国四川、云南、西藏和东北等部分地区能够找到松茸。其中西南部横断山脉地区是松茸主要的产区,比如四川甘孜的雅江、巴塘、得荣;云南迪庆香格里拉、曲靖陆良;西藏林芝、小金等地,这些地方都是历史悠久的无污染的原生态地区。
松茸至今也无法人工繁育栽培,现已被列入我国二级濒危保护物种。松茸的生长速度缓慢,一般要6年才有可能产出松茸。而每年采摘松茸的季节只有7-8月的雨季,松茸一旦长出,需要在3-5天内采挖,才能保证其新鲜和营养。一旦等到松茸的菌盖散开,营养物质也就随着气味散开,松茸的价值便也打了折扣。采摘时,应用小木棍,轻轻翘起松茸的根部,之所以使用木棍,是为了保持松茸的完整,且不会伤害到菌根。
国内松茸的主要产地分布在四川、云南、西藏交界,以及东北地区。云南香格里拉的松茸,最早是被日本人发现的,因此名气比较大。由于海拔相对较低,出松茸的时间较早,但虫多,挑选成本高,所以价格相对偏高。四川省是产量最大的产区,主要地区有雅江,稻城,小金,理塘,乡城,丹巴等地,四川产地海拔高,出产松茸时间稍晚,松茸个头大,肉质细嫩,虫洞少,品质上乘。